2025年11月,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展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参展。然而展会首日,约200名中国参展商在食用当地中餐馆“兄弟烤吧”提供的盒饭后,集体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据受害者描述,部分人一夜间腹泻高达40余次,甚至出现血便、虚脱等症状,展馆厕所纸巾一度告急。次日,多人被紧急送医输液治疗,中国展区因参展商体力不支陷入混乱,严重影响商务活动。涉事盒饭单价高达20欧元(约合人民币160元),但实际质量与价格严重不符。

“兄弟烤吧”在事发后通过社交媒体道歉,承认因“肉类未完全解冻且煮制时间不足”导致肉品未熟透,强调食材来源正规(附有采购凭证),并将问题归咎于“后端加工疏忽”。餐厅称已采取补救措施:连夜熬制白粥、分发药品、送医重症患者,并当面道歉。然而,受害者指出其回应避重就轻——多人反映食用时已察觉肉类“发酸发臭”,质疑变质可能性远超“未煮熟”这一说法。更引发不满的是,餐厅未提及具体赔偿方案,仅以“慰问品”搪塞。

中毒者矛头不仅指向餐厅,更揭露了服务链的多重漏洞:
地接服务商选餐失责:参展团餐由地接公司统一安排,但所选“兄弟烤吧”在当地评分低迷,却被指定为唯一供餐方;
组织方甩锅推诿:展会组织方与导游将责任推给地接,未解释合作筛选标准,对高价低质餐饮视而不见;
监管缺位:德国食品安全局虽介入调查,但参展商反映,展会方未对团餐供应商资质进行二次审核,埋下安全隐患。

此次事件暴露了海外团体餐饮的共性痛点:
中餐海外形象受损:在德中餐馆因“食品安全”问题遭舆论质疑,冲击行业信任度;
维权成本高昂:受害者面临跨国医疗费用、商务损失追偿难,德国法律程序复杂,集体诉讼阻力大;
展会服务灰色地带:高价餐标与实际成本不透明,地接公司或通过餐饮供应牟取差价,监管机制缺失。

企业自保建议:参展团应要求组织方公开供餐商资质、预留餐样备检,并自备基础肠胃药物;
行业监管呼吁:国际展会主办方需建立“餐饮白名单”机制,强制供应商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领事保护介入:中国驻外使领馆可推动建立“参展企业应急通道”,协助医疗与法律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