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崔崔
大理白族服饰多样,因地域、年龄、性别、喜好等不同,展现出丰富的样貌。
大理白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坝区、山区和湖滨区均有分布,大多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湖畔一带,依水而居,也有居住在山高谷深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政治文化、民俗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及民族性格特征等影响着白族服饰的类型、用材、形制、技艺、色彩与图案等。它所关联的服饰面料样式、色彩与图案等共同体现了白族服饰的艺术特质,同时展现了绮丽的风采。
聚居在滇西大理洱海一带的白族人民,所处地理位置四季温差小,气候温和,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民以农业种植为主,服饰的面料多源于当地所生产的棉、麻、蚕丝等材料,面料透气性能好,吸湿性强。从形制特点来看,大理白族人民多在水田劳作,服饰以上衣下裤的着装为主,显得比较利落和干练;服饰较为宽松简洁,便于在日常生活中生产劳作;白族服饰的用料及形制款式都体现出一种朴素的、务实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实用功能性。
除了实用功能性以外,白族服饰当然也
很注重美感。
大理白族女子头饰多样,最具代表性的为“风花雪月”的金花头饰,这是大多数人对白族头饰的主要印象; 白族青年女性喜爱穿戴搭配形态宛如鱼尾型的鱼尾帽,中年女性喜爱在脑后挽簪,老年妇女则喜欢用黑色头巾裹发; 此外,还有凤凰帽、兔耳帽、鼓钉帽等头饰。白族女性上身多穿白色偏襟衬衣,外配有红色右衽领褂,青年女性喜爱在右胸前佩戴“三须”或“五须”的银饰装饰点缀,腰上系带或围裙、短围腰,下穿长宽裤,脚穿绣花鞋。可素雅,可艳丽;可活泼,可沉稳;可华丽,可素朴,千姿百态。
白族男子头饰多用白色或者蓝色布包头,垂下飘穗或无飘穗,住在坝区的渔民喜爱戴瓜皮小帽,过去还常戴八角帽、八角巾等头饰。上身通常穿多纽扣的对襟白色上衣,外配黑色领褂; 在大理洱滨地区的白族服饰上衣穿三层,衣服内长外短,敞开露出内穿肚兜,俗称“三叠水”,有富裕、俊秀的美好寓意;系有裤带,有的喜爱佩戴荷包,下着大裆裤,脚穿布底剪口鞋或布凉鞋。
在色彩方面,白族服饰体现了崇龙敬火、尚白尚红、喜水爱云的风格。
这些装束,不仅是为了便于生活和劳作,而且也是白族对美的一种欣赏与追索。
白族服饰,也很注重服饰图案的装饰作用。
白族擅于通过染、绣两种传统手工技艺,在衣服的肩部、胸部、袖口、襟角、围腰、巾帽、鞋面、腰带以及挎包等部位装饰上百种图案,绚丽醒目。图案题材丰富,主要有动物(如蝴蝶纹、鱼、虎、鸡、凤凰、龙、鹤、猴等)、植物(如山茶花、蔷薇、石榴、花、素馨花、佛手、豌豆、桃子等)、自然(如太阳纹、日月纹、水纹、星纹、地纹、云纹、天纹等)、人( 神) 及纹符(如三角形、菱形、线格等)。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和文化印记。这些图案与配色不仅给服饰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还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基因、文化信仰、思想意识、心理素质、人文特征、生产生活、艺术审美等。
大理白族服饰作为一种直观的民族文化载体,服饰面料款式与形制独具特色,材质讲究,具有与生活、地理相适应的实用性。白族服饰的色彩与图案的形成受到白族民族风俗、政治文化、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等因素影响,它也是白族人民的性格、审美观念及思想观念的外化体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造就了白族服饰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的艺术审美内涵。
总之,大理白族服饰作为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服饰艺术及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发展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