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道德经》:真正强大的人,都在示弱

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很好强,实力不够也不能输了气势。似乎放下架子,便是丢了面子,降低姿态,就是自认弱者。其实真正的强者,

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很好强,实力不够也不能输了气势。似乎放下架子,便是丢了面子,降低姿态,就是自认弱者。

其实真正的强者,反而都在示弱。只有弱者才一味逞强。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会变得僵硬。草木活着时也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心理学上有一个“示弱定律”原则,意思是当人们发现原来别人也有着许多缺点时,就会消除抵触和敌对的情绪,产生同情,拉近距离。

沈从文就很懂示弱定律。他在文坛崭露头角后,被一所大学邀请去讲课,他是第一次登上讲台,看着台下挤得满满的学生,心中发怵,一下不知怎么办了,竟然在台上呆呆站了十多分钟,讲不出一句话。

等他缓过神来,忙在黑板上抄写提纲,急匆匆的讲了起来,结果原计划讲一小时的课,让他讲了十分钟就讲完了。

台下学生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场面气氛尴尬极了。沈从文见此马上就示起弱来,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字,“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大家见此,都很同情他,纷纷鼓掌表示理解。

沈从文通过示弱,为自己赢得了谅解,巧妙地化解了尴尬。

示弱可以瓦解掉对方的心理防线,让对方感受到真诚和信任,从而让彼此关系更加亲密。

王阳明更是将这种示弱的智慧发展成了兵法精髓。

王阳明在《陈言边务疏》中提出了“示弱四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或捐弃牛马而伪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诈溃而埋伏,或潜军而请和,是皆诱我以利也。”

意思是,遇到过于强大的敌人,硬碰硬是下策,聪明的作法是要么假装逃跑,要么假意示弱,在暗中积蓄兵力;要么佯装战败,悄悄设下埋伏;要么隐藏实力,假装与敌方讲和。

示弱战术就是用最低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胜利。

稻盛和夫说:“做人要低姿态,做事要高水准。”

示弱的人通常都拥有大格局。

战国时,蔺相如位列上卿,居廉颇之上,这让廉颇很是不服,于是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听后,就处处躲着他。有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的车马,就立刻命令车夫躲到小巷,让廉颇先行。

蔺相如的门客们都对此感到十分不解,纷纷表示要离开他。蔺相如就问了门客们一个问题:”大家认为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呢?“

门客们答”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又说:”秦王这么厉害,我都敢在朝堂上呵斥他,还敢羞辱他的群臣,难道我蔺相如还怕一个廉将军吗?我只是想着,正因为我和廉将军在,秦国才不敢攻打赵国,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大义放在前面,将私人恩怨放在后面啊。“

廉颇听闻此事,大感惭愧,于是负荆上门请罪,两人冰释前嫌,成为了刎颈之交。

《道德经》上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示弱,不是退让,而是高级的智慧。

示弱,不是软弱,而是另一种力量。

当你学会示弱,就会发现,人生之路,原来也可以如此开阔而自在。

祝福你我。

📌关注我,一起读经典,悟人生,修内心。

评论列表

U盾
U盾 1
2025-10-03 18:11
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