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于二十世纪初创立的物理学理论。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广义相对论与狭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的一声二拍。它们共同组成了相对论的基础。
相对论是个高深的理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只属于物理学家。而狭义相对论,或许生活中能够遇到。用“相对论”自己的语言来说,狭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是平直的,即四维平凡流形配以闵氏度规,其曲率张量为零。

今天常常在网上看到的“四维空间”词儿,其实与相对论关系极大。假如四维空间真的存在,生生死死不再是悲伤痛苦与人间喜乐,不过是离去的人换个地方过日子而已。
扯远了。今天要说的是打门球,是门球场上的时间管理。门球爱好者都知道,一场球的有效时间只有半小时。这有限的时间要分配给双方共十个队员。如果平均一下,每人三分钟。实际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三分钟的“表现”机会。
裁判用时必不可少。“呼号”以后,有十秒钟的捡球、瞄准用时。“留球战术”又让有的球号进场很晚。再有,如果被对方盯住的攻击球号,会不断被闪击出界,从而整场球失去“表现”的机会。

这是针对场上球员的时间使用。球员如何打球,目标所在,都在教练的脑子里。半个小时一场球,从大处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局阶段”,亦即是“布局”时段;“中局阶段”,指的是“较量”阶段;最后十分钟被圈内人称为“残局阶段”。
可不要小看这最后的十分钟“残局”,这是妥妥的“抢分”时段。很多以为胜券在握的球队,因为比分超出很多,对最后十分钟有所懈怠。而一方出现的懈怠,正好成了对手“逆风翻盘”的机会。
门球是遗憾的艺术之一。等到终场的铃声响起,“哎呀”、“太可惜了”、“早晓得”等等的叹息声,就会不绝于耳。毕竟,竞技体育的观赏性,便在于有胜负有淘汰。或许,输了的一方,会在脸上露出坦然的笑,然后说一声“玩的”。心里面说的却是:如果最后在时间控制上做得好一点,会不会改变结局?

这便是开篇啰里啰嗦说了一堆“相对论”缘由了。半个小时对场上两支球队是公平的,大家都一样。三个时段的时间意义却不太一样。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布局阶段的平稳不激进,有可能形成一个密集的篱笆墙。
记得看过一场布局过于稳妥的比赛。红球一号进一门守在了二门前。白球四号进一门冲二门后守住了三门。随后,红方牢牢占据二门。白球不甘示弱,紧紧守护了三门。中局与残局,双方各自施展手段试图破局,终究没有一家获得成功。最后的比分是10比7红球胜。
赛后我思想了好久。因为对那两支球队不熟悉,不知道教练员的个性特征。能分析出来的是,他们应该都是个性温和办事稳妥的人。这种保守的打法,至今只见过一次,所以印象深刻。个人以为,双方布局的过于保守,也应该不算成功吧。

大体上,这样的开局极少。中局的较量,双方球队也没有去展示球队中灵魂球员的魅力,而是采取了防守不反击的战术。如果在前两个时段这种战术不算错的话,最后残局的“抢分”,对落后的一方就尤为重要了。红方领先三分,死死守住二门不让白球攻过来。
“狭义相对论”用在门球比赛的残局,虽有“杀鸡用牛刀之嫌”,却也挺准确。在时间的管理上,比分领先的一方,可以充分利用规则给予的十秒钟读秒,放慢节奏。而落后的一方,则需要在计算好有可能的最终杆数后,争分夺秒,抓紧每一秒钟反击。
最后的十分钟,像时光穿梭机一样走得迅猛,尤其对比分落后的一方。想起一个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相关的小故事。据说“相对论”理论出来后,有人去问爱因斯坦,如何理解时间“相对论”。

爱因斯坦笑笑说:你和我这个老头在一起,一分钟等于一年那么漫长;你和心爱的女子在一起,一年像一秒钟那样短暂!
经典吧?门球的时间管理,是不是也有点这个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