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55岁大哥服用复方丹参滴丸,2年后突发心梗,医生:没注意3个细节

2019年,55岁的王志强,山西太原人,在一家建筑材料店当司机兼搬运工。早出晚归是常态,一天三顿几乎都在车上解决,早餐是

2019年,55岁的王志强,山西太原人,在一家建筑材料店当司机兼搬运工。早出晚归是常态,一天三顿几乎都在车上解决,早餐是油条豆浆,中午靠方便面或炒饭凑合。为了提神,他每天要喝三四瓶功能饮料,晚上收工后喜欢在路边摊喝两盅白酒解乏。夏天常在烈日下搬水泥,汗出得多,却极少补水。冬天喜欢窝在车里抽烟取暖,一根接一根。工作间歇时,他常掏出手机刷短视频,边抽烟边啃腊肉。妻子劝他去体检,他总是不以为然,却不知道,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正在悄悄给她的身体埋下一颗迟来的定时炸弹。

5月11日,清晨七点,王志强正在装车,弯腰抱起一袋水泥往车厢里抬。刚起身时还算顺畅,可搬到第三趟时,他胸口的气突然乱了节奏。呼吸像被卡在半道,进也不是、出也不是。他本能地想多吸两口气,可胸腔却像被塞进一团棉絮,越吸越闷。额角的青筋鼓起,他抬起头,张着嘴拼命喘气,空气却像隔着玻璃一样进不去。那一刻,他觉得胸膛在轻轻震动,像远处发动机的低鸣,一下一下敲在肋骨上。他支起手臂靠着车门,肩膀起伏剧烈,整张脸憋得通红,汗水从下巴一滴滴落下,脚下的水泥袋被汗浸出一片深色的印迹。

歇了几分钟后,王志强不甘心,抹了把脸又上前搬货。刚弯腰,胸口那股堵气又涌上来,但这次还夹杂着心口突突乱跳的感觉。他愣了一下,肩上的汗巾差点滑落。那跳动越来越急促,像有人在胸腔里乱捶鼓——没有规律,忽快忽慢,敲得他手脚发麻。王志强试着挺直身体,左手按住胸口,心跳像在颠簸的路上乱撞,整个人被震得微微发抖。右手撑着车厢,嘴里喘出的气断断续续。他张口想说话,可声音发不出来,嗓子干得像砂纸。额头的汗珠滚落进眼里,他眯着眼,嘴角微微抽搐,呼吸越来越短,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扼着喉咙。他想抬脚去走,却发现脚底发虚,只能靠在车边缓了又缓,大概过了五分钟,症状才完全消失,王志强便没有当回事,接着去干活了。

下午三点多,王志强终于将货搬完,他朝着休息室刚走两步,胸口忽然一阵紧缩,那股疼像从心窝里钻出来,沿着肋骨往外蔓延。他的动作顿住,手中的汗巾脱手掉在地上。那疼不是猛的一下,而是缓缓收紧,像一只钩子从胸腔里往外拖。他皱着眉,额头青筋突起,呼吸变得急促,肩膀一起一伏,双手死死按住胸口。气流在喉咙间打转,他张着嘴,却发不出声音。王志强跪下身,整个人弓得像要把疼挤出去似的,心口的搏动乱成一团,疼得他牙齿咬得咯咯响。他想呼人帮忙,可一开口只吐出一口白气。

王志强靠着车尾,脸色已经发白,唇边泛出青灰。胸口的痛越来越深,像钝刀一下一下往里顶。他试着伸出手想抓住什么,可手指却在发抖,指节僵硬,掌心的汗湿透了裤腿。他感觉自己像被困在密闭的罐子里,心脏在里面拼命撞击,撞得脑门发晕,耳边嗡嗡作响。他的左臂开始发麻,从肩头到指尖的每一寸皮肤都在灼烧。那疼顺着手臂蔓延回来,和胸口的钝痛交织成一股巨浪,一阵比一阵狠。他的身体被这股痛逼得直不起腰,呼吸越来越乱,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喘声。下一秒,他的眼前一黑,整个人重重地向前倒去,额头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一声。旁边的工友被惊到,冲过来一把搂住他,大喊:“老王!老王!”王志强的头无力地歪在一边,脸色蜡黄,嘴唇几乎发紫。工友试探着拍他肩膀,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他连忙掏出手机拨打120,声音发抖:“有人昏过去了!快来!”

救护车在傍晚五点半抵达医院急诊。医护人员迅速将王志强推入抢救室,氧气面罩盖在他口鼻上,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此起彼伏。医生一边操作一边复述:“男性,55岁,突发胸痛、气促、昏迷,考虑急性冠脉事件。”

查体时,医生测得王志强的血压为 86/58 mmHg心率 118次/分,呼吸 28次/分,显示循环不稳定、处于急性应激状态。皮肤苍白、四肢冰冷、额头冷汗明显,双唇发绀,提示外周血供不足。急查床旁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明显抬高0.3 mV,V5–V6导联T波倒置。医生判断为 急性下壁合并侧壁心肌缺血,即血管突然堵塞导致心肌得不到血液和氧气。

急诊医生为王志强稳定了血压后,立即将他转至心内科以求进一步治疗。心内科李医生为他安排了更加全面的检查。床旁心脏彩超和冠脉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心脏受损范围与血管堵塞部位。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2%(正常范围:55%–70%),提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下壁与后壁节段性运动减弱;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59 mm(正常 35–55 mm),轻度扩大;二尖瓣轻度返流。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右冠状动脉(RCA)近端闭塞约95%,管腔内可见少量血栓影,左前降支(LAD)局部狭窄约70%;左回旋支(LCX)血流减慢。

王志强意识逐渐恢复,虚弱地问:“医生,我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太累了?”李医生蹲下,语气平静:“不是单纯的累。您这次发作,是心脏的血管堵住了。常年的吸烟、喝酒、吃油腻食物,加上休息不足,让血管里的斑块一点点长起来。今天搬重货一用力,就像在老旧的管道里突然加了压,那块斑块被冲破,血栓堵住了血流。”

这时,他的妻子赶到病房,眼眶通红,声音颤抖:“医生,他平时也没说胸口疼,怎么突然就这样?”里医生安慰道:“冠心病有时就是这样,前期没明显感觉,但危险是悄悄积累的。等症状出现,往往已经严重。我们现在正尽力稳定他的血流,争取让血管重新畅通。”

王志强听得有些发抖,嘴唇动了动:“那我是不是要死了?”医生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只要现在积极治疗,还来得及。但您以后必须彻底改掉那套生活习惯,心脏不是铁打的。”妻子一边擦泪一边点头。

李医生站在病床边,语气缓慢而认真:“王师傅,您这次能挺过来算是命大,回家后最重要的是稳。吃饭一定要清淡,少油少盐,红烧、肥肉、火锅都得戒掉;烟一根都不能再碰,酒也要彻底停。别再像以前那样一早开车搬货,重体力活短期内绝对不行。每天可以散步二十分钟,慢一点,不要急。情绪也要稳,生气、焦虑、熬夜这些都能让血管再一次收紧。按时吃药,时间不能乱。血压、血脂都要定期查,这次的血管堵塞就是日积月累出来的,以后要学会提前防。”

出院那天,医生特意叮嘱:“王师傅,回家后要坚持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它能改善心肌供血、预防血栓形成,对冠心病恢复期很关键。”王志强牢牢记下。回家后,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不再急着开车,而是先坐在阳台上量血压,吃完早饭按时服药。药丸小小一粒,他都会用温水吞下,再在笔记本上打勾记录。午饭后不再喝酒,而是泡一杯淡茶;晚上饭后绕着小区走上二十分钟,慢慢地练呼吸。屋子里再也没有烟味,酒柜也被清空。

一个月后复查那天,王志强早早起床,拎着体检单来到医院。抽血、心电、彩超一项项做完,他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手心微微出汗。等医生拿着报告走进来时,他忍不住站了起来。医生笑着说:“这次不错啊,血压稳定在 122/78 mmHg,心率 72次/分,比上次好多了。血脂也降下来了,总胆固醇 4.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3.0 mmol/L,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恢复到 56%,说明心脏功能在逐渐恢复。” 王志强听得直点头,眼睛有些湿润,嘴角忍不住上扬:“真没想到,我这老心脏还能好成这样。”他拿着报告单走出诊室时,步子轻快了许多,但他却没想到,新的危机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2021年4月18日下午,王志强接了个临时活,要去送一批建材。刚起身准备关车门时,胸口忽然一紧,像被一只手从里面攥住,呼吸立刻变得又浅又急。他皱着眉,双手撑在车门边,努力想吸气,可空气像被堵在喉咙。他的肩膀一抖一抖,额头冒出细汗,唇角泛白。胸口那股紧绷感越来越重,从中间蔓延到左侧,像是有股钝力在体内一点点拧紧。他本能地用手去拍胸口,却越拍越疼,整张脸涨得通红,喉咙发出低低的喘声。他试着深吸一口气,胸腔却像被锁住,连呼吸都带着刺痛。

疼痛几乎没给他缓冲的机会,几分钟后,那股闷痛变成了彻底的撕扯感。王志强咬着牙,身体微微前倾,手臂僵硬,连指节都在发抖。他捂着胸口,想蹲下缓一缓,可刚一弯腰,心口那团痛突然爆开,像被火烧着一样灼热。他的额头青筋绷起,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嘴唇发紫,呼吸变得断断续续。他想喊人,可喉咙发不出声音,只能伸出手乱抓。几秒钟后,眼前一黑,他的身体猛地晃动,整个人向后倒去,后脑磕在地上发出闷响,意识随即陷入深渊。旁边的工友看见,立刻冲过来,大喊着他的名字,却一点反应都没有。有人急忙掏出手机拨打120,另一个人跪下去做心脏按压。

急救车一路鸣笛驶入医院,时间是傍晚六点四十二分。王志强被推下担架,胸口依旧起伏急促,氧气面罩下发出断断续续的气声。急诊医生一边接手,一边喊:“男性,五十七岁,突发胸痛昏迷,既往冠心病史,血压偏低,考虑再发急性心梗!”几名护士迅速接上心电监护仪,屏幕上ST段高高抬起,心率忽快忽慢。主治医生抿了下唇,低声吩咐:“立即抽血、推硝酸甘油、监测氧饱和。”

血样送进检验科,不到十分钟结果出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 15.8 ng/mL(正常<0.04 ng/mL),CK-MB 386 U/L(正常0–25U/L),血乳酸 5.2 mmol/L(正常0.5–2.2mmol/L),氧饱和度仅有89%。医生盯着报告,神情愈发凝重:“心肌大面积坏死,循环处于衰竭边缘。”另一位医生补充:“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到31%,下壁严重运动减弱。” 抢救仍在继续,静脉泵药、升压、氧疗、除颤,一系列操作在嘈杂的监护仪声中轮番上阵。

就在这时,王志强的妻子赶到,脸色惨白,手里还拎着他早晨带走的保温饭盒。她被挡在抢救室门外,看着那道紧闭的门,声音颤抖:“医生,他明明都好了啊!上次复查说心脏恢复得不错,连血脂都降下来了,这几个月他按时吃药、不抽烟、不喝酒,每天散步,还说自己要重新做人。怎么会突然这样?”医生摘下口罩,声音沉稳却带着叹息:“我们还在全力抢救,目前情况不太稳定。”

妻子一下红了眼圈,声音拔高:“你们不是说恢复得挺好吗?他那天还给我看报告,说心率72,血脂都降下来了!他什么都听医生的,酒也戒了,油也不碰了,为什么会出事?”她的声音在走廊里回荡,连护士都停下了脚步。医生沉默几秒,只能轻声道:“有时候病变的发展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半小时后,王志强被转入ICU,医生们围着病床一刻不停。除颤、升压、强心,药液一瓶瓶推入血管。主治医生林浩额头满是汗,他盯着心电监护仪那条抖动的绿线,手却越来越沉。凌晨一点,波形忽然变得平直。林浩重重喊:“继续电除颤!三百焦!” 闪光亮起,胸口骤然一颤,但波形依旧无起伏。第二次,第三次,依旧没有反应。护士咬着嘴唇,汗已经模糊了眼。林浩低声倒数:“三十分钟心搏无恢复……” 他停顿片刻,声音沙哑:“宣布时间——一点二十三分。”

门外的妻子听到消息,整个人扑了上来,失声痛哭:“不可能!他都在好起来啊!医生你们再看看,他昨天还说胸口不疼了,他早上还笑着出门的!” 她抓住医生的衣袖,手指冰凉发抖。林浩沉默半晌,轻声道:“我们尽力了,他的心脏已经彻底停了。” 她的身体一软,几乎要摔倒在地,被护士扶住。走廊尽头传来压抑的哭声,混着仪器的滴滴声,像一曲哀鸣。

主治医生林浩回到办公室,脱下手套坐在桌前,眉头紧锁。他一页页翻着病历,从入院到术后恢复、从上次复查报告到这次发作的数据,一项项对比。每一项指标都在合理范围内——血压平稳、血脂控制良好、射血分数恢复正常。没有任何迹象能解释这突如其来的崩塌。林浩自言自语般低声道:“不可能啊,他遵医一丝不苟,复查也规律,没漏药,血管通畅,怎么还会急性心梗?”他拿起电话,拨通化验科:“重查肌钙蛋白,确认标本。”片刻后对方回复:“结果无误。”他靠在椅背上,眉头深锁。

妻子突然推门进来,她颤抖着掏出一叠纸质复查单放在桌上:“您看,这都是上个月的结果,他按时服药,每天走路、吃得比我还清淡,连油都不敢放。他连一根烟都没碰过,为什么还这样?你一定要帮我找到老王的死因啊!不能让他死的不明不白!”她的声音哽咽,像是试图在数字里找出希望。

林浩看着那些报告,心里更添一层疑惑。他又调出了药物记录、用药时间表、生活随访表,一项项核对。每一项都精准无误,堪称典范。夜已深,林浩仍在查阅资料。他回想起病人每次复诊时那憨厚的笑——“医生,我这次肯定达标。” 这一刻,他忽然感到一种压抑的不安。所有的数据都合理,唯独结局不合理。第二天清晨,他叹了口气,对助手说:“通知主任来看看吧,我找不到问题。”

上午八点,心内科主任齐主任到场,齐主任事心血管疾病临床与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是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之一,擅长急危重症心梗救治及复杂冠脉介入手术。多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百余篇。他判断冷静、思维缜密,常在关键时刻凭一眼细节扭转病情。院内多起疑难心梗病例,最终都由他亲手破局。

齐主任翻阅病历足足十几分钟,没有开口。林浩将所有检查和用药细节汇报完,齐主任抬起头,神情深沉:“你确定他最近没用过其他药?没换品牌?” 林浩摇头:“家属说完全按照医嘱,连剂量都没改。” 齐主任沉吟,走到病房外,让护士请来王志强的妻子。

“他这段时间在家里有没有用过什么保健品?喝茶、补药?有没有吃点别人推荐的偏方?他每天都什么时候吃药?一般都做什么运动?”主任语气不急不缓,目光平静。妻子拼命回忆,一一回答。当听到某句话时,主任微微一顿,眼神陡然变得深沉,却没有多问。他点点头,缓缓道:“谢谢您,我们大致有思路了。”

林浩看着主任的神色,察觉到什么,低声问:“您是发现了什么吗?”齐主任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翻开病历最后一页,在备注栏写下几行字,然后合上。他转过身,声音低沉而笃定:“问题不在治疗,也不在遵医。是生活里的一点细节,让整个过程偏了。”林浩的手心渗出冷汗:“细节?”

齐主任点点头,叹了口气:“很多时候,病人最危险的,不是疏忽,而是‘以为自己做得对’。”齐主任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翻开病历最后一页,在备注栏写下几行字,然后合上,说到:“王志强这位患者,他的依从性极好——药物按时、剂量准确、饮食清淡,连油盐都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的数据都在理想区间,每次复查的数据都稳得让人放心。”

略作停顿,他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向在场的所有人,接着说到:“按理说,这样的患者,本该是康复样本,可偏偏出了意外。再看他的病程记录,所有指标在猝发前都稳定,没有任何预警。可就在那天,心脏像被某种力量突然击中,从供血到泵血几乎瞬间崩塌。那并非偶然,也不是药物问题。真正的根源藏在他忽视的三个细节里。偏偏,就是那三致命细处,让心脏一步步走到了临界,最后导致他心梗发作......”

王志强在康复期非常自律,但他忽略了一个容易被轻视的细节——服药时的时间与姿势。他习惯在饭后立刻服药,然后继续坐在餐桌旁刷手机。复方丹参滴丸需要通过口腔和胃部吸收,饭后立即服用会让药物在食物中混合,降低吸收速度。同时他常喝着热茶送服,温度过高会破坏部分活性成分,让药效打了折扣。长期如此,心脏供血虽然短暂改善,却始终不稳定。表面上的规律服药掩盖了这些细小偏差,久而久之,让心脏的保护作用渐渐被削弱。

另一个被他忽略的细节,是他夜间运动的时机与强度。戒烟戒酒后,他每天坚持晚饭后散步二十分钟,但往往在吃完饭不到十分钟就出门,步速偏快。饭后此时,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心脏的供血相对减少。对于有冠脉硬化基础的他来说,这样的健康坚持反而让心肌短时间缺氧。轻微胸闷和气促被他理解为运动反应,其实是血流不足的信号。长期的过早运动,让血管处于频繁收缩与舒张的状态,诱发了再次堵塞的风险。

第三个被忽略的细节,是他自行减少了饮水量。因为听人说心脏病人不能喝太多水,他每天只喝不到一升。身体长期缺水会让血液变得黏稠,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小血栓。对于本就有狭窄的冠状动脉,这意味着血流更加困难。尤其在夏季或劳累时,脱水更明显,血液中的电解质平衡被打破,心脏节律受影响。他以为这是保护心脏,实则让血液循环陷入危险边缘。一次偶然的疲劳,就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志强的故事告诉人们,疾病从来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是被日常的细节一点点推向极限的过程。表面上,他是医生眼中的模范患者:戒烟戒酒、清淡饮食、规律用药、坚持运动,但真正伤人的,却是那些自以为正确的小偏差。错误的服药时机、饭后的急走、刻意限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正一点点侵蚀着他维持的平衡。健康不只是遵医嘱,更是理解身体的信号、尊重生理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林泓言,何玮,陆意歌,等.基于冠周脂肪衰减指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分层评估[J/OL].复旦学报(医学版),1-9[2025-11-05].https://link.cnki.net/urlid/31.1885.R.20251105.1405.006.

2.李冰,张峡玲,廖丹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早期使用达格列净联合新活素对心功能及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J/OL].中国典型病例大全,1-6[2025-11-05].https://doi.org/10.20256/j.cnki.zgdxbl.20251103.001.

3.黄红春,周艳萍,叶小芳.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5,23(10):945-947.DOI:10.13558/j.cnki.issn1672-3686.2025.010.023.

(《55岁大哥规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2年后突发心梗猝死,医生叹息:没注意3个细节》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