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31日,距离我军撤出越南已经过去半个月,黎笋这才姗姗来迟,到谅山战场视察。

抵达谅山前,黎笋其实做过心理建设,但当他真的看到一片废墟时,他还是不由得感到震惊,这是他怎么都不会想到的。
看着这一幅凄凉景象,黎笋沉默良久,他知道这回越南亏大了,心里有一股暗火无处发泄,只能吞下这口苦水。
很多人可能奇怪,许世友当年究竟对谅山做了什么,为何让芦笋黎笋如此惆怅?
01长期以来,我国对越南的态度,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同志加兄弟”。
所谓“同志”,是因为中国和越南都是社会主义阵营成员,天生具有亲密感;
至于说“兄弟”,那说起来故事就长了,抗战时期两国就密切合作,后来我国又长期援助越南,抗法抗美、越南统一,都有我国的身影。
据统计,我国一共援助了越南200多亿美金,还派遣了军事顾问团及防空部队、工程部队对越南直接进行军事援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中国的无私帮助,越南很难打跑法国人和美国人,从而实现统一。
那么,越南是怎么报答我们的呢?
用中国话讲,就是“以德报怨”。

越南统一之后,获得了大量美国和苏联武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越南直接倒向综合实力更强大的苏联,在苏联的挑拨和军事援助下,越南的野心也开始急剧膨胀,自认为是“世界第三”,想要称霸中南半岛,甚至跟我国扳手腕,协助苏联围困我国。
于是,越南实施了一系列排华政策,并对我国边境领土进行蚕食,在边境线修建了大量工事,并向我国境内发射炮弹,打死打伤了许多无辜军民。
正所谓士可忍孰不可忍,我国迫于无奈,最终决定发起有限度的反击,教训一下越南,但不侵占越南一寸国土。
1979年,中央点将许世友,彼时他已经74岁高龄了,作为共和国大将,他参加了土地革命以来的历次战争,战争经验丰富,战功显赫,可以说资历深、威望高,是个合适人选。
并非我军无大将,而是许世友当时担任广东军区司令员,打越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许世友接受任务后,当即制定战略方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他将最终目标定为谅山,即打到谅山就撤军回国。

为什么是谅山?
首先,谅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是越南首都河内的重要门户,如果它丢失了,河内将直接暴露在我军攻击之下。
选择打到谅山就撤军,可以对河内起到思强大的威慑作用,分寸拿捏得刚刚好,多进一步或少进一步,效果都会打折扣;
其次,谅山是军事重镇,还是越南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我国援助越南的许多项目都在此处,越南在此驻扎了重兵,如果打下谅山,便可以震慑越军,削弱越南的实力,进而遏制越南的野心,达到维护两国边境安全的目的。
02在越南人眼中,谅山固若金汤,任何人都别想轻易越过。
谅山地形比较复杂,周边都是高山密林,不乏瘴气毒虫,我国古代王朝在征伐越南时,没少在谅山吃亏。
为了保障首都的河内安全,越南对谅山可谓苦心经营,雷区遍地,火炮林立,即便无人防守,外人在穿越谅山时,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而驻扎在谅山的是越军第3师,该部队火力配置强大,战斗力较强,素有“金星师”之称。
自越南实施排华政策那天起,越南就一直防着我国进攻,第3师在谅山市外修筑工事,占据着制高点,市内则到处挖坑道,交通壕犬牙交错,火力点遍布各交通枢纽,城防可以说做得很好,想打下来确实不易。
越军擅长打游击战和山地战,这些战术都是我国军事顾问团教的,越南人便自认为很了解我军战术打法,又盲目以为我军将领断代,所以才会让老将出征,基层肯定缺少指挥官。

而在我军看来,谅山距离我国边境线虽然只有18公里,看似触手可及,但并不那么容易拿下,因为谅山易守难攻,山地多是南缓北陡,以北山峦叠嶂,以南则沃野千里,对我军进攻非常不利。
但是,我军已经不同往日,坚固的城防肯定会造成较大伤亡,但现在有大炮和重武器了,一定有办法攻克谅山。
战争的前半段十分顺利,许世友用强大的炮火作为掩护,让装甲兵和步兵发起进攻,很快就冲破了越军防线,越军被动挨打,一路溃逃,我军只花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高平、老街等重镇。
1979年2月26日,我军抵达谅山城外围,许世友让55军正面冲锋,43军与54军则侧面迂回,切断敌人后路,阻断敌人援军。
正面进攻的55军,首先要解决的是谅山城外的越军据点,主要是扣马山、巴外山和七溪方向之敌。
越军城外占据制高点,火力十分密集,尤其是扣马山一线,越军的高射机枪、迫击炮和火箭筒组合很强大,几乎没有火力盲点,覆盖了我军进攻的道路。
我军做了几次进攻尝试,摸清了越军的大致火力布置。

第二天清晨,谅山大雾弥漫,还下着小雨,解放军起来得很早,趁着越军没有防备,进行了10分钟的密集炮火急袭。
炮击结束后,我军坦克便闯入山脚下的敌阵,打出一梭机枪子弹,给步兵指引方向,步兵便发起冲锋,占领后迅速发射信号弹,示意对下一个目标进行攻击。
对于山顶的的敌人阵地,坦克就用不上了,步兵则摸上去发射信号弹,指引炮火进行打击,在配合步兵冲锋,越军很难守住阵地。
当然了,越军的火力太过密集,我军损失也比较大,有时候为了攻上一个山头,要牺牲十几名乃至一个连士兵,可见战斗之惨烈。
当然了,我军取得了胜利,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占领了谅山外围所有据点,将谅山老市区三面围住,越军只能龟缩城内,凭借坚固的工事固守。
越军唯一能撤退的路线,是跨过奇穷河到谅山新市区,然后向河内方向逃走。
033月1日清晨,我军300余门火炮向谅山炮轰30分钟,谅山瞬间变成火海,大部分工业和军事设施被炸毁,越军损失惨重。
不过,越军十分顽强,竟然集中到奇穷河一带固守,利用高射炮、高射机枪和重机枪火力进行强大的火力输出,竟然击退了我军。

为了阻止我军进攻,越军连毒气弹都用上了,这让许世友十分生气。
第二天一大早,在许世友的督促下,我军再次对谅山实施了猛烈炮击,之后便发起进攻,与越军进行了惨烈的巷战。
在战斗过程中,步兵指引炮火逐个摧毁越军火力点,还用炸药包、爆破筒炸毁越军地洞、坑道和碉堡,我军损失不小,但越军更不好受,要么被炸死,要么逃出来后被打死或者当了俘虏。
经过一天激战,越军被迫渡过奇穷河逃到谅山新市区,我军占领谅山老市区,此时的谅山基本上成了废墟,没有建筑是完好的,地上炸得到处都是坑,那场景十分凄惨,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的既视感。
你以为战争到这里就完了,当然没有!
我军占领谅山老市区后,黎笋死鸭子嘴硬,为了掩人耳目,他向全世界宣称,中国军队没有占领谅山!
芦笋这么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新市区还在越军手里,只要还占着一块地,就不能说谅山被解放军占领了。
按照战前中央军委的指示,我军只需要歼灭越3师主力,攻占谅山省府大楼即可,没打算过奇穷河打到新市区。

但是,黎笋疯狂叫嚣,根本没有吸取教训,中央军委便下达指示,争取获得更大胜利!
这个想法与许世友不谋而合,他也深感越南人不服气,便向部队下达指示,“奋勇前进,打过奇穷河,向南再进5千米,实现军委首长的意图!”
向南再进5千米,便可彻底占领谅山新市区,此时部队士气正高昂,完全可以乘胜追击。
不过,为了准备渡河,我军进行了一天时间的准备,主要是进行军事部署,准备渡河工具,将大炮和坦克调上来,把武器弹药补足,等等。
3月4日清晨,又是一顿猛烈的炮火输出,直接打到谅山新市区,随后我军便发起总攻,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7支突击队同时推进,越军被打得彻底失去反抗力。
为了教训越军,我军将大量坦克投入市区,甚至将火炮推到大街上抵近平射,一个个摧毁越军的火力点,步兵再冲上去肃清残敌。
仅花了一上午时间,谅山新市区也陷落,与老市区一样,新市区也变成了一座废墟,几乎所有的工业设施和建筑都被摧毁。
谅山陷落的消息传回河内,黎笋这才感到害怕,当即下令前线部队撤退,其实越军前线指挥部早就逃走了。

随后,黎笋又发布了全国总动员令,并在河内到处挖地道,修筑工事,以防备我军进攻。
就在河内局势万分紧张的时候,许世友却带着大军撤退回国了,把黎笋都搞懵了。
04对越反击作战我军损失不小,可见越军的战斗力并不差,武器装备也还可以。
许世友在战略上轻视越军,但在战术上却很重视对手,尤其是谅山战役,他充分发挥了我军火炮和坦克的优势,用强大的火力来抑制越军的反扑,最终取得胜利。
我军对谅山的数次轰炸,以及在城内的爆破,给予了谅山以毁灭性打击,这座越南重要城市,战后彻底变成废墟,重建的难度相当大。
在达到教训越南的目的后,许世友于3月5日宣布撤退,到3月15日,最后一辆军车进入国境,撤军全部完成。
当然了,在撤退的时候,越军也不老实,竟然派遣军队跟着,还时不时利用游击战袭扰我军,给我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最终被我军打退。
说起来,越军在很多方面都是学习我国,他们的游击战和山地战,都是我国军事顾问团教的,但没有学到精华,只能说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最后被师傅教训了一顿。

许世友在撤退途中,还干了三件大事,对越南的打击不亚于战争本身。
第一件事,摧毁了谅山等地我国援助的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站、工厂和仓库等目标,这么做是为了警告越南,我们给的东西,也有能力收回;
第二件事,在撤退的道路上布设新型地雷,密度达到每一米一颗地雷,这么做是为了防止越军在我军撤退时继续袭扰,并防止越南战后再次挑起事端;
第三件事,将我国援助越南的物资打包带回国内,这些援助是我国节衣缩食而来,越南却反过来用这些物资来对付我国,说什么都要带走。
这三件事对越南的影响很大,战后越南花了大量精力来进行谅山等城市的恢复性建设,而越军没了我国援助物资的支持,战斗力的恢复速度也很慢,暂时无暇与我国大规模对抗。
谅山作为越南的工业和军事重镇,损失是最大的,我军撤退回国后,黎笋还不知道前线到底是怎样一番场景,便带着疑问亲自到谅山视察,结果看到的是一片废墟,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同时,黎笋也感到庆幸,如果解放军打到了河内,河内会不会跟谅山一样呢?
要知道,我军占领谅山新市区后,距离河内只有100多公里,河内彻底暴露在我军炮火之下,而且道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只要我军愿意,一定能打到河内。
从开打到撤回国,我军只花了28天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越军就遭遇溃败,谅山更是直接变成废墟,这对黎笋的震撼不可谓不小,但他心里很多的是怨恨和不甘。
黎笋带着这样的情绪,没几年功夫就再次挑起事端,我国于1984年发起老山战役,这一次下了一盘更大的旗,实施两山轮战,从战略上拖住越南,拖垮苏联,在战略上取得完胜。
现在回顾谅山战役,我们不得不佩服老一代革命家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许世友对谅山做的所有事 ,都在警告越南。
只可惜,黎笋吃了一次亏,却没有回头,继续挑起事端,最终在与我国的博弈中遭遇完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