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戴建峰诉视觉中国侵权案宣判:一张照片侵权成立,判赔1.5万元并公开道歉——历时两年的“我侵权我自己”案终迎法律定论
一、事件起源:摄影师遭遇“自我侵权”索赔2023年8月,知名星空摄影师戴建峰收到视觉中国通知,称其个人公众号使用173张照片构成侵权,需赔偿8万余元。但戴建峰核查后发现,被指控的“侵权图片”均为其本人拍摄作品,且从未授权视觉中国销售。这一“我侵权我自己”的离奇事件引发全网热议,视觉中国回应称其通过国际图库Getty Images获得“合法授权”,但戴建峰经与源头图库Stocktrek核实后否认该授权链条有效性,遂向天津和平区法院提起诉讼。

2025年11月20日,法院一审判决认定:
侵权事实:视觉中国销售戴建峰作品《银河下的村庄》构成侵权。该照片由签约供稿人周某盗用并违规上传,视觉中国在销售时谎称拥有著作权,侵犯了戴建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署名权,判赔1.5万元并需在官网首页连续48小时刊登道歉声明。
其余照片无责:视觉中国销售的另外148张照片因授权链条完整(通过Stocktrek-GETTY-VCG分销协议),不构成侵权。
反向索赔被批不当:法院特别指出,2023年视觉中国向戴建峰索赔8万元的行为“存在明显不当”,其审查失职且“侧重业务推广,忽视权属风险”。

视觉中国在判决后声明:
对法院认定的148张照片授权合法性表示认可;
对供稿人周某盗图行为“零容忍”,已永久封禁其账号并提起仲裁追责;
承诺执行判决,下架侵权作品并公开致歉。

本案暴露出版权市场的三大痛点:
授权链条模糊性:国际图库多层转授权易引发权属争议,摄影师难以掌控作品流向;
平台审查漏洞: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对供稿人上传内容审核失职,导致盗图流入销售渠道;
维权成本失衡:戴建峰耗时两年诉讼,期间甚至收到死亡威胁,反映个体创作者维权艰难。尽管仅1张照片获赔1.5万元,但法院对视觉中国“不当索赔”的定性,为遭遇类似“版权钓鱼”的创作者提供了重要判例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