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日本在东北留下12万单身女人,为了活命她们跪着求嫁给中国人…

日本是个自私自利的民族,战败后遗弃12万日本女性在中国,彻底沦为牺牲品,她们大部份崩溃自杀…在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

日本是个自私自利的民族,战败后遗弃12万日本女性在中国,彻底沦为牺牲品,她们大部份崩溃自杀…

在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从而开始实行无条件投降。

而就在那时,分散并滞留在海外诸多地方的日本人数量极为庞大,差不多达到了660万左右。

大约有300万日本军人,还有此前数年陆续移居到中国、东南亚等地约360万的日本侨民。

在这些人中,滞留在中国大陆的约有260万左右,其中近半数是在我国东北地区。

此外,滞留在台湾的日本侨民数量也达到了50万之多。

所以即便日本天皇已宣布无条件投降,可依照波兹坦公告来看,怎样去遣返那数百万滞留在海外的日本侨民,却成了这场战争遗留下的棘手难题,并且要知道,这里面还涵盖了那些已经投降了的日本战俘呢。

在随后的三年当中,累计有超过一百万的日本侨民以及战俘陆续从中国东北地区被遣返回国。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一定数量的日本人并未离开,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了中国这片土地之上。

据较为保守的估算,光是东北地区,未被遣返回国的日本妇女数量就超过了12万。

而且这其中还未算上那些没被纳入统计范畴的儿童呢。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的日本人,最后究竟都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若要深入知晓这段历史,那就得从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所推行的移民计划开始讲起,并且还要谈及战后关于日侨遣返的相关事宜才行。

实际上,在侵华战争发生之前的日俄战争阶段,当时身为台湾总督的玉源太郎就已然提出了这么一种设想,那便是参照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模式,针对中国大陆推行一种“借着商贸的名义,干的却是掠夺勾当”的殖民策略。

当日俄战争临近尾声之时,玉源太郎出于对沙俄可能进行反扑的防范考量,再度推出了“满洲铁路公司”计划。在这一计划里,首次出现了要将众多日本人迁移至满洲地区定居的设想内容。

1906年7月13日这一天,“满铁公司”宣告正式成立。

日本内阁任命玉源太郎担任该公司委员长一职,可谁能想到呢,他上任还不到十天的时间,就突然暴毙身亡了。

说不定这恰恰就是他为日后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那些罪行而必须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后藤新平是玉源太郎的接任者,他相继推出诸多举措,像开发煤矿、经营铁路以及移民满洲等。

期间,抚顺的西露天煤矿被日本人掌控。

而且他所提出的“移民东北”计划,还成了日本军国主义后续“二十年百万大移民”的最初蓝本。

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日本曾经推行的“满洲移民”计划时会发现,其大致可被划分为四个阶段。

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且“九一八事变”尚未发生之前的这一时期,便已有早期移民的情况出现了。

当时日本政府打着水稻种植考察的幌子,在大连、旅顺等地方着手建立起了早期移民的示范据点。

不过,那时遭遇了旱灾、虫灾等诸多情况,使得一开始的农业移民尝试最终没能成功。

之后呢,因为张作霖所代表的东北当局大力进行抵制,早期的移民计划也就彻底宣告失败了。

即便如此,在这一时期,仍有诸多日本专业技术人员来到我国东北地区。

他们主要承担煤矿、铁路等工业生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工作,而这些举措实则为日后日本展开大规模移民预先打下了基础。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一直到“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夕,属于日本“满洲移民”计划的第二阶段。

在这一时期当中,日本针对中国所开展的移民活动,是能够被简要称作“武装移民”阶段的。

1932年2月期间,日本关东军先后出台了《日本移民纲领》以及《屯田兵制移民草案》。

其目的在于针对满洲地区开展“武装移民”行动,最初所设想的是凭借屯田制这种方式,要在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一万户的移民任务。

在彼时日本内阁的认知里,相较于在军事方面对满洲进行长期的镇压举措,通过武装移民从而实现永久定居的方式显得更为彻底。时间来到同年10月,日本内阁更是抛出了“50年内移民满洲500万人”这般疯狂至极的口号。

日本最早那批武装移民,大多是从长野、青森等11个县而来。

这些地方的日本人有着不少优势,他们农作物种植经验颇为丰富,身体素质良好,受教育水平也比较高,并且年龄全都在三十岁以下呢。

1932年10月,首批日本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就此开启了其武装移民满洲的进程。

直至1936年年底,这期间日本武装移民累计已超1800户,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侵占满洲地区的耕地,数量多达上万公顷。

自“卢沟桥事变”起,移民进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

此期间的移民都能被归为“国策移民”范畴,实际上就是依据那份《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所开展的相关移民活动。

在1936年8月的时候,日本将该移民计划案列入了“七大国策”当中,并且它还成为了那时“伪满洲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处于这一阶段的移民便被赋予了“国策移民”这样的称谓。

在那段时期,往满洲移民的日本人其年龄构成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

日本政府专门组建了一支“义勇军”,这支队伍是由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所构成的,并且日本政府还打算把他们培育成开拓方面的骨干力量。

据相关数据表明,在特定的这一期间,从日本国内迁移至满洲地区的青少年人数约有十万人上下。

而在这些青少年当中,其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人,后来都陆续成为了关东军的预备兵源力量。

当然啦,在那段时期,有数量众多的日本女性家属迁移并定居到了满洲地区。

尽管关于这部分人的具体确切数字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大致估算一下的话,其人数也能达到数十万的规模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直至日本战败投降前,是日本军国主义移民的最后阶段。

彼时因日本国内劳动力匮乏,所以在这期间的移民构成里,女性所占比例较大,不过从整体来看,其移民数量是呈下降态势的。

实际上,在当时那个阶段,往东北地区移民的不少人都是老弱病残之辈。

他们在日本国内已然丧失了参与生存竞争的能力,于是便跑到我国东北地区来抢夺资源。而这一时期的这种移民情况,实则沦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用来转移其国内矛盾以及压力的一种手段。

在经历了上述四个移民阶段之后,一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滞留在中国境内的日本人数量已然多达数百万。

如此庞大数量的日本侨民、战俘,其中还有很多日本单身美女,中国究竟是如何处理他们呢…

评论列表

何日亮
何日亮
2025-10-25 15:29
战争,受苦受难的永远是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