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偷师王守仁《五言题画诗》,三招让你的字“活”起来

好,各位朋友,咱们今天不来虚的,不聊那些玄乎其玄的书法境界或者历史故事,就实实在在地盯着一件宝贝看——明代王守仁的草书《

好,各位朋友,咱们今天不来虚的,不聊那些玄乎其玄的书法境界或者历史故事,就实实在在地盯着一件宝贝看——明代王守仁的草书《五言题画诗》。别担心,我不会搬出一大堆你听不懂的术语来吓唬人,咱们就用大白话,像唠嗑一样,把这字儿里里外外的门道给它掰扯清楚。你可能会问,王阳明的字有啥特别的?嘿,我告诉你,看懂了这篇字,你差不多就摸到了明代草书,尤其是他这种心学大师笔下那一股“气”的边儿了。准备好了吗?咱们这就开始。先说说你第一眼看到这幅字的感觉。是不是觉得这字儿不是安安分分待在格子里的,而是有种要动起来、要飞出去的感觉?这就对了!这就是草书,特别是明代草书一个很核心的特点——动态平衡。王守仁这笔字,你细看,它不是乱写一气的。每个字看似歪歪斜斜,好像随时要倒,但整体看下来,却稳稳当当,这叫“险中求稳”。好比一个杂技高手走钢丝,左摇右晃你觉得他下一秒就要掉下来,可人家就是能保持平衡。写字也是这样,高手通过笔画的粗细、长短、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在纸上玩平衡术。你临帖的时候,千万别光盯着一个字看它歪不歪,要琢磨他这个“歪”是怎么通过下一笔或者下一个字给“救”回来的,这才是关键。咱们再往细里瞅,聊聊这笔画是怎么写出来的。王守仁用的,是典型的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笔法。啥叫中锋?就是你写字时,笔尖基本上在笔画的中间走,这样写出来的线条圆润、厚实,有力度,像棉里裹铁。你看他那些长线条,比如一竖或者一撇,是不是感觉特别扎实,有弹性?那不是用蛮力按出来的,是手腕带着笔锋“顶”着纸面走出来的。那侧锋呢?就是笔锋稍微偏一点,擦着纸面过去,这样能写出比较扁薄、锐利的笔画,常用于起笔、转折或者一些细枝末节。他用侧锋很克制,主要是为了丰富线条的变化,让字不显得呆板。你写字时也可以体会一下,怎么通过调整笔锋,让一根线有粗有细,有圆有扁。接下来,咱们得谈谈字是怎么“站”在一起的,也就是章法布局。这篇《五言题画诗》,整体上看,行气特别贯通。啥是行气?就是一行字看下来,感觉它们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而是一气呵成,像一条河流,有急有缓,奔流而下。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一个是靠字势的连贯,前一个字的结尾笔意,自然地引向下一个字的开头,笔断意连。另一个是靠字组,他会把几个字当成一个小组来处理,这几个字的大小、疏密关系特别紧密,形成一个小节奏,然后几个小节奏再串成一行的大节奏。你临摹的时候,别一个字一个字地抄,试着以两三个字为一组去观察和书写,感受一下它们之间的“气流”是怎么通的。光说笔画和结构还不够,咱们还得聊聊墨。王守仁对墨色的控制,那也是高手级别的。你看这卷字,墨色不是死黑一片,而是有浓有淡,有干有湿,这叫墨分五色。浓墨显得精神、沉着;淡墨或者飞白(就是笔毫含墨少,快速划过纸面留下的丝丝白痕)则显得飘逸、空灵。他通过控制蘸墨的量和书写的速度,自然地营造出这种变化。什么时候该蘸墨了,什么时候该用笔里残余的墨写出飞白效果,这都是经过计算的。你练习时,可以特意去观察和模仿这种墨色变化,它能让你的字立刻“活”起来,有了呼吸感和节奏感。说了这么多,可能你会觉得,这要求也太高了,我怎么学啊?别急,咱们来点实在的学习建议。如果你喜欢王守仁这种风格,想从他的字里汲取营养,我建议你分三步走:第一步,“读帖”。就是别急着动笔,先把这幅《五言题画诗》放大打印出来,或者存在手机里反复看。看他的笔画怎么起、怎么收,看字与字怎么呼应,看整篇的疏密布局。看明白了,心里有谱了再动笔。第二步,对临。就是看着字帖,模仿着写。一开始不求快,不求像,重点是体会他的用笔动作和结构特点。第三步,背临。写几遍之后,合上字帖,试着凭记忆默写出来。这一步是检验你到底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记住,学书法不是抄字,是学方法,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