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最狂的角色是哪一个?相信熟悉金庸小说的人都会提到同一个名字,也就是那“剑魔”独孤求败,毕竟那人自诩“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当真是狂得没边,不过金庸塑造这么一个角色或许也是在暗自夸赞自己,因为他又何尝不是纵横武侠小说界数十载却难逢敌手呢?
不过金庸却向来低调,从不标榜自己是天下第一,但其实一向低调的金庸,也狂过一次。

(郭靖、杨过剧照)
比如他也写过一本十分狂的书,因为他只为那本书写了个开头,就将它抛出来,让读者自己感受,却不料此举却意外造就了经典。
一、令人意外的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不论是长篇、中篇还是短篇,金庸都证明了自己是能够说好各种故事的。
当然,其中最为经典的还是六大长篇,也就是《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以及《鹿鼎记》,这些故事都算得上是十分完整,尤其是那“射雕三部曲”,通读下来,只觉荡气回肠,几代人的爱恨情仇谱写了一段另类史诗一般。
所以在习惯了读长篇之后,突然金庸抛出一部短篇丢在读者面前,难免让人觉得奇怪。
甚至会让人产生“怎么这就完了”的感慨。
笔者所指的那本小说即是《越女剑》。
金庸在此作中描写的是越女阿青与越国大夫范蠡的故事。

(阿青、范蠡剧照)
那范蠡为了反击吴国而苦练士兵,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没有犀利的剑法加持,哪怕那些士兵再勤加苦练也是白搭,而阿青的出现就让范蠡眼前一亮。
见识了阿青如何以犀利的剑法刺伤吴国武士之后,范蠡就主动接近阿青,继而与她成为朋友,只是阿青似乎觉得他们不只是朋友,她是对范蠡动了情。
那白猿白公公不忍阿青受感情的伤,于是跑去刺杀范蠡,结果阿青却站在范蠡一方,刺伤了白公公。
后来范蠡凭借阿青的剑法让越国武士武艺大增,继而攻破吴国,救回西施。
再到阿青刺杀西施,最终愤然离去,故事到这里就画上句号了。

(西施剧照)
显然,这是不符合读者对于“武侠小说”的期许的,正常情况下,武侠小说不都是主角打怪升级,继而挫败群魔,再到后来扬名立万,最终与心爱之人双宿双栖吗?
怎么《越女剑》的故事却好似是没头没尾一般?
你若这么觉得,那就对了,因为在金庸的构想里,《越女剑》根本就称不上是一部独立的作品,它只是金庸另一本小说中的一个开篇之作罢了。
二、金庸的构想
除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之外,金庸还构思过一本名为《三十三剑侠图》的小说。
当年他构思这本小说时,就说过这么一句:“我手边有一部任渭长画的版画集《卅三剑客图》,共有三十三个剑客的图形,人物的造型十分生动。偶有空闲,翻阅数页,很触发一些想象,常常引起一个念头:‘最好能给每一幅图‘插’一篇短篇小说。’……可是连写三十三个剑侠故事的心愿,永远也完成不了的。写了第一篇《越女剑》后,第二篇《虬髯客》的小说就写不下去了。写叙述文比写小说不费力得多,于是改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介绍原来的故事……”
只是看了一幅图,就创作出了一个故事,你不得不服金庸的写作功力。
但他也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写完《越女剑》之后,他就没法继续写《虬髯客》了,或许是因为精力不足,或许是因为《卅三剑客图》的故事本就已经足够精彩,他不敢添油加醋,以免毁了经典,这些都没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既然金庸已经放弃创作《三十三剑侠图》了,又如何能贸然将《越女剑》公之于众?
这等于是把一个只写了开篇的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果读者知道这注定是个没有结局的故事,甚至是只写了个开头的故事,还会有人愿意去读吗?

(阿青剧照)
这时候你就不得不感叹金庸的号召力了,贴上了金字招牌的作品,怎能没人读,金庸其他的作品的含金量,就是他如此狂的底气。
果不其然,《越女剑》也成了金庸的经典之作,哪怕它十分短小,却也称得上是十分精悍。
三、恰到好处的结局
《越女剑》的故事好在哪?
其实还恰恰就是那开放式的结局,通常情况下,都是主角笑到最后,而《越女剑》中的阿青却成了一个笑话,她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还打伤了自己亦师亦友的伙伴,这样的一个女子,如何值得被人爱。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其实《越女剑》的主角,甚至都不是越女阿青,而是两个典故。
金庸想在这本小说里传达的不是什么侠义精神,因为《越女剑》故事发生的时代甚至都没有“武林”的概念,所以他不过是为两个历史典故披上武侠的外衣。
那两个典故即是“三千越甲可吞吴”与“西子捧心”。

(三十三剑客图)
也正因为这两个典故的存在,即便《越女剑》脱离了《三十三剑侠图》,它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且完整的小说。
金庸让故事在范蠡击败吴国救回西施,阿青放弃刺杀西施后画上句号,当真是恰到好处。
可以说,金庸确实是狂有狂的资本,能把一本只写了个开头的故事都写得如此精彩,说他是那武侠小说界的独孤求败,也没人能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