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随着美苏相继参战,孤军奋战的大英帝国终于度过了最艰难,丘吉尔已经开始思考战后如何维持大英帝国的霸权地位,不然军事胜利只能是为美苏做嫁衣。
在欧洲战场,为了缓解苏联在东线的压力,美、苏、英均同意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美苏都考虑将法国西海岸作为登陆地点,可丘吉尔却坚决反对。
他认为直接在法国西海岸登陆,盟军必然要与以逸待劳的德军正面对抗,到时损失必然惨重,他主张从北非开始反攻,然后进攻地中海北岸的几个半岛慢慢渗透,打击所谓“鳄鱼的软腹部”,开辟一条从南部向柏林进军的大通道。

欧洲地形图
长期以来军事专家都对丘吉尔的建议感到费解,欧洲南部山脉延绵不绝,从比利牛斯山到亚平宁山脉再到巴尔干山脉,处处是天险关隘,非常不利于大兵团机械化部队突进,怎么到丘吉尔这里就变成鳄鱼的软腹部了,怎么看都像乌龟的硬壳。
那是因为丘吉尔的目的并不是要真的打通进军柏林的通道,丘吉尔希望借助盟军的制空制海权拿下这些德军鞭长莫及的南欧半岛,夺取有限的地盘即可。登陆地点的选取关乎欧洲的地位和大英帝国的兴衰存亡。
如果按美苏的意见在法国西海岸登陆,进攻轴线就变成了英美盟军在西,苏军在东,会师柏林以后意味着整个欧洲会变成一片废墟,欧洲会彻底沦为美苏的势力范围。

诺曼底登陆
如果按丘吉尔的思路从南往北打,英军必然会止步阿尔卑斯山,强化英国固有在红海至地中海的海上航线,招降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东南欧轴心国成员,再加上意大利、维希法国,手握南欧的英国完全有能力整合欧洲,封闭苏联西进东欧的大门,坐看苏联与德国在东欧打个两败俱伤,再出手把德国也纳入英国主导下的欧洲体系。
届时大英帝国依旧可以与美国和苏联鼎足而立,世界大势,优势在我。
斯大林和罗斯福都不是傻瓜,斯大林坚持登陆地点要选择德军精锐云集的法国西海岸,否则就威胁苏联将自谋出路,美国也对丘吉尔德计划表示愤怒,这等于是用美国的资源来帮助英国巩固霸权,志在取代大英帝国霸权的美国人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美军海军部长向记者抱怨:“丘吉尔的兴趣是保住大英帝国,与美国合作赢得战争的胜利倒在其次。”
艾森豪威尔也说:“我不会天真至极,意识不到英国人处理每个军事问题都会本能地从英国的角度出发。”
罗斯福审时度势,虽然在公开场合支持丘吉尔,但在最终的决策的时刻寸土不让,不允许英国利用美国的资源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三巨头照片
罗斯福正告丘吉尔,南线登陆战略不可行,如果在法国西海岸的登陆不能成功,美国将考虑先行在太平洋击败日本。
至此丘吉尔复兴大英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二战结束后欧洲也如丘吉尔预想的一样化成一片废墟,沦为美苏的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