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果决魄力的领导者,本不该对自己的过往决策产生太多悔意,但凡事总有例外,对于毛主席来说,这个例外就是台湾。
从五十年代开始,毛主席就不止一次后悔,在1950年年初,没有高度集合两大野战军的兵力,一举解放台湾。可以看到,这个时间点非常特殊,恰恰是在吴石将军落入反动派手中之时。

关于吴石将军在敌人心脏处的潜伏,以及最终的牺牲,相信看过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朋友,应该都不会一无所知。这位位高权重的国民党参谋次长,本该拥有光鲜亮丽的职业生涯,却毅然决然放弃个人利益,走向名为牺牲的光明。电视剧中的主角,只是镜头的聚焦,事实上,那个年代不乏这样的勇士。
他们在敌人最核心的地带隐蔽,能够拿到事关国民党反动派全局部署的机密情报。就拿吴石将军来说,在1949年他跟着国民党一起撤退到台湾去之前,还利用职务上的渠道,想办法把200多份与国民党军队军事部署有关的情报留了下来,让解放军顺利接手。那些情报,对我们解放东南沿海城市可谓大有裨益。

因为有他们这样一群人的存在,而且他们实在非常给力,所以1949年,毛主席就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想法,在一到两年里解放台湾,从反动派手里把这座宝贵的岛屿给夺回来。那个时候,我军士气正盛,将士们的军事素质个个经得起考验,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对付反动派很有一手。
前线有解放军,后方有特工人员积极策应。吴石将军和华东局直接领导的情报网络,可以将国民党的相关信息源源不断的传到中央,所以我们的大体情况基本是知己知彼,敌人在我们眼中近乎透明,我们的部署敌人却分毫不知。在这种局势下,双方硬碰硬,我军的胜算非常大,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高层领导都很有信心。
华东的粟裕大将认为,只需要出动第三野战军,以抢滩登陆为主要形式,与我党的地下人员里应外合,大概率可以实现速战速决,在最短时间内拿下台湾,解决中央的心腹大患。谁都不怀疑,第三野战军真的有这个能力,毕竟淮海战役的历练绝非浪得虚名,三野的威名赫赫都是自己打出来的。

一切就绪,只等东风,然而那个最好最成熟的时机,却很遗憾地没有被我们等到。正相反,我们等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噩耗,由于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的叛变,吴石将军以及情报网络核心人员几乎全部暴露。上千名地下党员,本该继续在隐蔽战线作战,一朝却落入反动派手中,生死已成定局。
要想找到一个像吴石将军这种级别的潜伏人员,对我党而言何其艰难,这么长时间,我们也只有一个吴石本人而已。现在他暴露了,与舟山群岛布防、台湾布防相关的军事讯息,我们都无法再继续接收,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双目明亮的人,突然眼前被蒙上一层黑布,霎时间无所适从,不知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一言以蔽之,从1950年3月左右开始,台湾核心情报传输渠道断裂,虽然我们还有社会部直接领导的其他情报小组,但人数的多少,对大局一定是有巨大影响的,吴石将军和朱枫女士等人暴露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意味着,我们不敢抱着有战必胜的心态,与反动派展开军事较量了。
其实这个时候,毛主席还有一些备用的想法,我们出动两个野战军,比如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那也未必不能成功解放台湾。一直以来,毛主席对我们的战士都十分信任,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本身就毋庸置疑。只是,抢滩登陆毕竟不等于陆地作战,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规避最大损失。
再到下半年,我党连犹豫的机会都不再有,因为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抗美援朝是当时的我们不得不做出的决定。为了守护大东北的边境线,也为了能够为新中国未来发展争取更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毛主席力排众议,要求志愿军出征朝鲜,把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真面目给打出来。

这样一来,受到兵力和武器装备的限制,解放台湾的计划只能搁浅,拖到1953年,经历了金门战役之后,计划又只能继续延后。毛主席也考虑过和平收回台湾,还给蒋介石写过言辞恳切的信件,奈何反动派贼心不死,哪怕拿到的条件十分丰厚,仍然不肯退让,这才导致台湾漫长的数十年流浪。
原本有机会在1949年或者1950年解决的问题,一直拖到毛主席去世,都还是悬而未决的议题,这让毛主席如何能不后悔,又如何能不遗憾?不只是他老人家,老一辈的很多革命者们,至死都在挂念着台湾,心心念念台湾何时能够回家。甚至许多台湾老兵,也至死都在盼望着两岸归于一体的时刻。

兜兜转转,又是几十年过去,今时今日的台湾,对我们而言近在眼前,收复台湾,也不是口号,而是党中央切切实实的决心。三艘航空母舰都已经准备就绪,战鹰绕着宝岛飞过了无数圈,解放军望向海峡对岸的眼神坚定而具有锋芒。纪念日、署名文章、热搜话题、公众人物表态、台湾网红力挺......收复台湾,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以赖清德为代表的民进党当局,虽然还在继续蹦跶,但显然已经没有从前那么有底气。国民党改选之后,郑丽文的两岸立场显而易见;大陆步步紧逼,对台独典型追究刑事责任;美国为了讨好中国,现在对民进党置之不理,外部势力一瞬间倒戈,伟人的后悔,如今,将成为我们持之以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