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常有家长问:“娃乳牙松了好几天,晃来晃去不掉,要不要去拔?”“孩子自己把松动乳牙抠掉了,会不会影响新牙?”其实乳牙松动是换牙期的正常现象,但“拔还是等”不能凭感觉,关键要先做一项检查——口腔检查,很多家长跳过这步,反而可能耽误恒牙发育。
先说说为啥不能盲目等。大部分孩子在6-12岁进入换牙期,乳牙会自然松动脱落,恒牙随之萌出,但有些情况的“松动”藏着隐患。我邻居家孩子7岁时,下排一颗乳牙松了,家长觉得“等它自己掉就行”,结果过了3个月,乳牙没掉,恒牙却从乳牙旁边钻了出来,长成了“双排牙”。后来去医院,医生说要是早做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恒牙萌出位置异常,就能尽早干预,也不用遭拔牙的罪了。
还有一种情况更容易被忽视:乳牙松动可能是“病理性松动”,不是换牙导致的。比如孩子蛀牙没及时治,细菌感染到牙根,会让乳牙提前松动;或者孩子平时爱用牙齿咬硬物,导致乳牙牙根受损。这种情况下,光等是没用的,必须通过口腔检查判断松动原因——是正常换牙,还是蛀牙、外伤引起的,再针对性处理。要是把病理性松动当成正常换牙,可能会让感染扩散,甚至影响恒牙胚发育。
那为啥说口腔检查是“关键一步”?因为医生会通过视诊和触诊,结合X光片(必要时),明确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恒牙有没有萌出迹象。如果X光片显示恒牙已经在乳牙下方萌出,且位置正常,乳牙只是轻微松动,那完全可以等它自然脱落,家长不用干预;但如果恒牙已经萌出一半,乳牙还牢牢粘在牙龈上,就需要及时拔除,避免恒牙萌出位置偏移。
第二,乳牙松动的原因。如果是正常换牙,医生会教家长如何帮孩子护理;如果是蛀牙或牙根问题,会先治疗再判断是否需要拔牙。比如我朋友的孩子,乳牙松动伴随牙龈红肿,检查后发现是牙根发炎,医生先做了消炎处理,等炎症消退后,乳牙自然脱落,恒牙也顺利萌出了。
很多家长担心“拔牙会疼,孩子不配合”,其实只要是正规医院的儿童牙科,医生会根据孩子情况选择局部麻醉,疼痛感很轻,而且专业操作能避免损伤恒牙胚。反而要是盲目等,导致“双排牙”或恒牙萌出异常,后续可能需要戴矫正器,孩子遭的罪更多,费用也更高。
除了做检查,家长平时也要学会观察乳牙松动的“信号”,帮孩子做好换牙期护理。比如看到乳牙松动后,不要让孩子用手抠、用舌头舔,避免细菌感染或影响恒牙位置;可以给孩子吃一些苹果、玉米等需要咀嚼的食物,通过自然咀嚼促进乳牙脱落,锻炼颌骨发育。我女儿去年换牙时,我每天给她吃一个切成小块的苹果,没过一周,松动的乳牙就自己掉了,恒牙萌出得也很整齐。
还要提醒大家,即使乳牙正常松动,也建议每3个月带孩子做一次口腔检查。一方面能实时监测恒牙萌出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蛀牙、牙釉质发育问题,毕竟换牙期孩子口腔环境特殊,做好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其实家长不用对“乳牙松动”过度焦虑,只要记住“先检查,再决定”,就能帮孩子顺利度过换牙期。你家娃有没有遇到过乳牙松动的情况?是等它自然掉还是去拔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也可以说说你在换牙期遇到的困惑,咱们一起交流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