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段祺瑞任命徐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的政治专使,考察英国时,他受邀在英国皇家学院做演讲,他演讲的题目竟然是《中国古今音乐沿革》。
从安徽萧县县城向东南方向不到30公里,在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东侧有个醴泉村,村南是大片农田及低矮的花木林,有棵高大的松树显得格外突兀,树侧有座坟茔。
墓前石马破败,墓碑残损;周边秋树盘空,草木摇落。
令人萧瑟之感顿生,凄凉之意倍显。
墓碑正面依稀可见“前远威上将军徐公树铮/夫人夏宣之墓”字样,此墓主就是北洋时期的风云人物,毁誉参半,被认为“成事有余,败事亦有余”的北洋第一才子徐树铮。

一个多世纪以前,21岁的徐树铮,就是从这个村子,前往济南,投奔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
阴差阳错,他错过了袁世凯,却偶遇袁的部下段祺瑞,并为段所赏识,遂终生追随段祺瑞。
段与徐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都说段祺瑞刚愎自用,但他唯独能容下徐树铮。
徐树铮虽说是才气纵横,但性格偏执,胆大如牛,经常做一些越权的事,难免惹麻烦。
段祺瑞每回都心甘情愿地帮他“擦屁股”,实在气不过时,也不过恨恨地说上句“又铮糊涂”。
张作霖和曹锟本来是敌对的两方,但为了对付徐树铮,他们却可以立即联合起来。
主要是徐树铮“搞风搞雨”的记录太可怕,杀过直系幕后军师陆建章,拉拢过张作霖部下孙烈臣,勾搭过曹锟的部下吴佩孚,被张和曹共同视为一个有分量的对手。
徐树铮的胆大也是出名的,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直军眼看就要进城了,徐树铮还大摇大摆地去银行取钱还账。
取完钱后他被藏进柳条箱内,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逃往天津,在箱子里还在哼唱京戏“单刀赴会”。
徐树铮策划秦皇岛夺械,与奉系张作霖合作。后来分家时,徐嫌分的军械太少,当面对张说:“总有一天要打你!”
当时的张作霖如日中天。
后来竟然策划杀张作霖,把段祺瑞吓坏了,不得不派人看住他。

最后总归也是吃了胆大的亏,1925年12月29日徐树铮由北京去天津时,因为要经过冯玉祥控制的区域,段劝他化装前往,徐不听,结果被冯玉祥指使部下枪杀于廓坊。
在徐树铮遇害当夜,好友张謇梦见徐满身是血,对其诵诗云:“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戎马调生终误我,江声澎湃恨谁知”。
张謇惊醒后,梦中诗句仍能记得,急忙起床掌灯写下来。
张謇预感徐树铮必然是出事了,他的诗中有悲悔之意,一定是托梦来和作别。
第二天果然传来徐树铮被害于廊坊的消息。
1925年段祺瑞任命徐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的政治专使,考察英国时,他受邀在英国皇家学院做演讲,他演讲的题目竟然是《中国古今音乐沿革》。
他身为职业军人,儒雅博学,风流倜傥,让西方各界大为倾倒。
徐树铮偏爱昆曲,曾经和俞振飞这样的名角同台演出。
好友张謇曾有诗“将军高唱大江东,气与梅郎角两雄”,将其与梅兰芳相提并论。

他在经营西北边防期间,经常往来于北京与库伦之间,车中手边就放一部《汉书》,一路上“诵读不辍”。
徐树铮有一首诗广为传诵,内有“万马无声秋寒月,一灯有味夜窗书”句,大有唐人边塞诗意味。
徐世昌与徐树铮时人称为“大徐”、“小徐”,徐世昌挽陆建章与徐树铮,用的是同一副挽联:“道路传闻遭兵劫,每谓时艰惜将才”。
一字不易。
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