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杨宏
作者简介:
桡哲,独立学者。10余年来,致力于东岳哲学的革新、研究、传播和发展。
著有原创哲学理论:“外在生存结构论”、“群团化分工论”;《三大起源通论》(含生命起源、意识起源、社会起源);心理学基础理论《心理学原理》、《人格学原理》;哲学通史《物演哲学史》;美学基础理论《物演美学论》。
哲学的起源-泰勒斯
宏观整体来看,“古希腊哲学”是“古希腊神学思绪”和埃及、西亚等东方文化融聚的产物,根本在于工商业的逐步发展使得古希腊地区接收到过大的信息量,导致旧有古希腊的神学“世界观”逻辑模型破溃,或者说其无法解释新增的大量信息和面对复多化的对象,以满足当时古希腊人稳定存在或稳定存续,由此被迫涌现出古希腊人用“理性思维”和经验实践建构的哲学“世界观”逻辑模型来应对这过量信息以及复多化对象。
而泰勒斯的哲学,可以说是从神学“世界观”过渡到哲学“世界观”的最重要一环。
本文着重通过大量有根据的有关本体论、认识论哲学源头的综合推测,以及着重于将泰勒斯的思绪放在整个人类文明尺度中,然后去探讨泰勒斯的哲学为何出现,其意义何在,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是什么,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也就是通过阐述泰勒斯建构一个用理想精神的哲学思绪配合经验对象的世界观学说,以此来阐述泰勒斯究竟在解决什么问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
而“水为万物之原”就是泰勒斯流传下来的最重要思想,也正是通过以“水为万物之原”的“本体论”思想系统来建构起他的宇宙观、世界观。
泰勒斯的“水本原本体论”
古希腊哲学主要体现为哲学思想框架,以及理性逻辑、横向思维等的思维方式,但其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同的哲学思想框架或哲学自然观。而基于理性逻辑构建的首个哲学思想框架或哲学世界观,就是泰勒斯的哲学理论。
那么,泰勒斯水为万物之原的本体论模型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简单说就是,世界万物都是作为本原的水不断转化而来,石头、树木、火、土、大山、树木、草都是如此。
【何谓“本原”?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可以知道,“本原”可以理解为“唯物”质料因的本原,和数理逻辑形式对应的“本原”,即质料因和形式因。本原的深层含义则是,古希腊人认为表面流变的世界万物背后有一个不变的本体,通过研究既往哲学,我们可以就看出这个所谓不变的本原,要么指的是“唯物”的质料,即感性逻辑中的存在,要么指的是逻辑形式或理性逻辑中的存在,甚至是逻辑形式本身,即质料因和形式因,这在既往哲学中是被完全分割的。而今天我们要知道,无论是“唯物”的质料或感性逻辑中的存在,还是理性逻辑中的存在,其本质都是基于不同逻辑形式对信息的整顿,也就是对“外物”可感属性的整顿。所以,究其本质而言,可以将感性直观中的世界万物的组成单元视为泰勒斯的“本原”,这个本原在泰勒斯看来也就是客观存在整体或组成客观存在的始基组成单元,但在今天看来,泰勒斯的“水”本原实际上这里不牵涉刚性质料的“客观本体”,因为在今天的大信息量科学中,一切存在皆为属性存在,都是“外物”或“客观本体”的属性。】
在悌利版《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水在高温下蒸发,就能理解为由水到火的转化;水以雨的形式降落,并被大地吸收,可以理解为水到土的转化,这就能说清水和土都是基于水的转化”。
另外,如《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所说:“水是从液态到固态、固态再到液态,形态一直在发生变化,但作为“质料”的水基质本身不会有任何变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这里也可以说水分为“液态”和其他形态,而这“其他形态”就包括了气态、固态和自然万物诸如蒸汽、冰、鱼、泥土、树木等等。”
而且,所有早期古希腊哲学家都承认“物活论”,就是说自然万物是有生命的、运动的、活动的和变化的,包括土壤、云、石头、鱼、树木、草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生长和消逝,而“水”始终却是不变的,只是从一会转化成气态、一会转化成固态,或者从一种形态转化到另外一种形态,由此泰勒斯说“水”是万物之原是能说得通的,“水本原”的模型在这个角度下相对自洽。
那么,如果我们将泰勒斯的理论逻辑化,我们就可以这么说,泰勒斯以“物的一元论”、物活论、转化论作为底层逻辑,以此去探究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即万物皆有生命,可以相互转化,万物都是同一的本原所构成,只是这个始基存在单元在后世被理解为实体质料、形式或者变化,但本质都是在追究同一的万物本原。】
然后,泰勒斯假设水为万物的本原,建构了一个万物皆是水不同状态的宇宙观或世界观,其论据包括:
1、万物生长都需要水;
2、万物都会流逝、转化,从无到有,而水只是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有液态、固态、气态等状态变化;
3、大地漂浮水之上的宇宙生成论。
最终,泰勒斯创建了第一个依靠理性精神的哲学思绪配合经验对象的“逻辑性自然世界观”。
通过上述可知,我们可以看到泰勒斯的水本原学说,在基于转化、物活论等逻辑前提下是能做到自洽的,并且是和现实所观察的现象、流传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结论是对应的。如果我们不在泰勒斯以后的一切思想、思绪中来看待泰勒斯的学说,我们就会发现说“水”是万物之原这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尽管,这些表述在今人所看是错误的,但是在人类早年,目之所及的水火土气,以及有限的认识情况下,能编织这样一个逻辑自洽且符合现象世界的本体论模型,实属不易。这也告诉我们,在了解西方古代哲人的时候,不必刻意去追究这个论证是否达成符合论意义的正确,而是通过思考其论证方式来锤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将其哲学学说回到到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主干思脉上,这才是阅读哲学史最大的价值。
另外,水本原的自然观仅仅只是一种自然世界观,而关于人类的意识、精神等是无法解释的。泰勒斯只是说万物皆有灵魂和神,也有生命和思维。通过这种方式,泰勒斯仅仅是阐述了人类的精神、思维、意识的来源,而且即便到柏拉图、古典哲学,也有人认为灵魂和精神、思维、意识是上帝赋予的,即万物先天就有灵魂和思维、生命。
总的说来,泰勒斯的世界观一半是经验实体,一半是神和灵魂,但是这种建构世界观逻辑模型的方式已经可以说在逐渐挣脱了完全依靠神学思绪来解释万物了。因为在人类的精神方面确实缺少足够的信息量而需要依靠神或灵魂来解释。要知道,即便是古典哲学、牛顿物理学,乃至今天的有些现象,很多人无法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于是还是用的神学思绪来解释。所以说,此刻泰勒斯的哲学思绪已经让人类开始大量通过理性精神来认识世界,而不再完全依靠神来认识世界。
由此,我们便了然,泰勒斯对自然万物的来源解释是通过理性精神下“水为万物之原”的思绪来解释证明的,而不是通过神学的思绪来解释万物的来源,尽管在后人看来有诸多漏洞,但是这却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大门。
但如果今天的你处于泰勒斯那个年代,纯粹是在泰勒斯那个几乎是以神话传说为文化传承的时代,你确定你能走得出这样的思想模型?可以说我们大部分人很难说能走出泰勒斯的自洽模型,就好比今天的人几乎不可能走出爱因斯坦质量守恒定律模型,也走不出像熵增、奇点大爆炸等这样的逻辑模型。
所以,学习泰勒斯的理论,是要更关注泰勒斯的思绪究竟在探讨什么,是用什么方式探讨,也就是泰勒斯是在问这样一个问题:变化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多样性中的统一是什么?
那么,抱着这种阅读思考方式是不是就更利于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万物?而绝对不是求真式或考古式的去追究泰勒斯的哲学。
泰勒斯将“水”视为万物本原的原因
要知道,任何西方哲学中的学说都必然有一个武断或者说独断的起点或大前提,然后顺着这样一个独断的起点或大前提,进而建构一个对应极为自洽的思想模型体系。这是判断西方哲学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准,而且随着哲人的思绪不断发展,对这个武断起点或大前提的证明也就越不可怀疑,特别是自笛卡尔怀疑一切开始,后面哲学家的武断起点或大前提也就更为稳定。而人类早年通过感性直观所认识的世界包括泰勒斯的时代,目之所及最多的一定是水、火、气、土。这一观念在传统文化中很类似,只是表述为金、木、水、火、土。
那么,泰勒斯为什么是以“水”独断为万物的万物本原,而不是以火、土、气等作为万物本原?
这就需要我们回到泰勒斯所处时代的思境里去思考,其主要包括两个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万物都需要水或者以湿的东西作为养料。有了“水”万物才可生长,也就是在直观上看只要有水的地方,万物就会滋生,有水就会长出粮食,植被会发生,潮湿的地方就会生蛆,生出各种各样的生命存在。由于观察到潮湿和水的存在会导出原来没有的东西发生,而且古希腊神学思绪就已经有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因此泰勒斯做了一个看起来非常粗浅的论断,即水为万物之本原;
第二种原因是,早期古希腊神话和古希腊(近代意义)的近代理论中都内涵“水”为万物之本原的思绪,即近东有大量有关大地漂浮水之上的宇宙生成论。在《西方哲学史》∙赵敦化版中也写了:“泰勒斯接受了古埃及人认为大地飘浮在水上的图示,也包括早期古希腊人都有“物活论”的底层逻辑,由此猜测或将上述理论作为前提,于是泰勒斯将“水”视为万物的本原”。
本文摘自《中国新哲学》
“西方哲学就好比是一座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站在山下仰视群山你会有各种迷茫、困惑,仰视只会让你永远跟随在西方哲学的身后,永远无法超越。而且,如果你缺乏对西方哲学内在结构、底层逻辑的深在了解,那么你也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工商业文明的基本思绪及其这个思绪展现的效果、问题乃至发展前景,因为西方哲学或哲科思维可以说是工商业文明对应的思想方式或基本文化属性。而“完整物演思想”是基于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大信息量整合基础之上的一个全新哲学模型,也唯有站在这个高点上回望和俯视此前的哲学史的讨论,我们才能看清楚既往哲学的内涵。
所以,《中国新哲学》的核心就是为了让你站在一个远远高于西方哲学的山顶去俯视山下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而不再是站在山下去仰视西方哲学,唯有如此,你才能透析西方哲科发展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宇宙演化的发展全貌,从而走在人类文明的最前方,从而给当下困惑的人类带来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