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描绘了未来中国人的健康蓝图,目标是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3岁提升至79岁。
寿命的延长不仅依赖于医疗进步,更离不开每个人日常生活方式的健康选择。
烟酒、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和肥胖,这些传统的生活方式风险因素,不但会加重慢性疾病的负担,也会限制寿命的提升。

尽管北美和欧洲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健康生活方式能显著延长寿命,但这些研究多基于西方人群,其结果是否适用于中国,尚未有足够的实证支持。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发表了一项重量级研究——《Healthy lifestyle and life expectancy at age 30 year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他们以中国嘉道理生物库(CKB)庞大的前瞻性队列为基础,关联了全国营养与健康监测(CNHS)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首次系统量化了中国人群30岁时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研究揭示了对全民健康战略极具启示意义的发现。

文章核心数据令人眼前一亮。
那些坚持“五大低风险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规律运动、均衡饮食、维持健康体重及腰围的中国成年人,在30岁时的预期寿命比未遵守这些习惯的人平均多活8.5年左右(男性8.8年,女性8.1年)。

为什么延寿效果如此显著?
研究提到,这延长的生命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增寿归功于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下降。
换句话说,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让人活得更久,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最致命慢性病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从这些健康习惯中获得的寿命收益高于男性,这或许与性别差异在生活习惯和疾病易感性上的差异有关。

该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填补了中国人群健康与寿命关联量化研究的空白。
以往生活方式对寿命影响的研究多受限于特定队列或国外数据,难以全面反映中国这一庞大且复杂的人群特征。
而这项基于真实、权威大数据的观察研究,为政策制定者、公共卫生工作者,乃至普通公众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