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神秘的“笼屉”,它扮演着人体气之通道的重要角色。如果它堵上了,就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病症。
如头痛咳嗽、上热下寒、腹胀打嗝、排尿不畅、水肿口干等,让人苦不堪言。
而这个神秘的“笼屉”,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三焦,也是人体六腑之一。
三焦的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五脏六腑”中最大的“腑”,涵盖了“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位。
简单来说,五脏六腑中的“腑”,就是容器腔的意思,意味着能够容纳物体。我们身体里的胃就是一个容器腔,肠也同样如此。
而三焦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大腔,它将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尽皆囊括其中,因此也被列为六腑之一。
那么,我们体内的三焦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跟着白术一起来看看吧!
神奇的三焦
《黄帝内经》中对三焦的概括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其中“上焦如雾”生动描绘出我们的肺部在气体及营养输布方面的作用,如同雾气弥漫,滋润全身;
“中焦如沤”形象地展现了脾胃的消化运转功能,如同发酵过程,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
“下焦如渎”则比喻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如同水流疏通,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除此之外,三焦还如同我们体内的交通要道,扮演着通行元气、运行津液的重要角色。
1.通行元气
三焦被誉为人体内的主电线,它肩负着将元气输送至五脏的重任。这份元气充盈着每一个脏腑组织,如同启动器一般,激发并推动着它们的功能活动。
《难经·三十八难》中明确指出: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意思是三焦就像是一位总指挥,主持着身体内的各种气的运作。
而元气作为人体最为根本的气,发源于肾。它如同生命之火,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维持着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而三焦,则是这元气得以传输至各脏腑的桥梁。
2.运行津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里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意味着三焦在人体内扮演着主水管的角色,它是全身津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重要通道。
在肺、脾、肾等脏腑的协同工作下,全身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得以顺利进行。然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三焦作为其通道。
若三焦水道出现阻滞,导致肺、脾、肾等脏腑在调节津液代谢方面的功能难以实现,我们身体整体津液代谢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三焦不通,百病缠身!
对咱们中老年朋友来说,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
当上焦不通时,心肺无法有效将气血和津液输送到全身。这导致全身脏器、筋脉、肌肉、皮肤、毛发得不到充分的滋养,造成经络淤堵。
这种状态下,我们就容易出现脱发、高血压、高血脂、咳嗽、头晕等症状。
当中焦不通时,脾胃难以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心肺,也难以下输到肾、大肠、膀胱、胞宫等脏器。
这会导致积食、胃寒、腹痛腹泻、腹胀、便秘、大便溏泻等消化问题,同时还可能引发肥胖和由脾虚导致的肾虚。
当下焦不通时,肾和大肠等脏器的功能运行会受阻,出现腰酸、燥热、盗汗、耳鸣、耳聋等症状。
甚至还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那么,在经过以上对三焦的讲解之后,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其重要性,接下来,白术给大家分享2个简单易行的小动作,帮助我们通利三焦,保持身体的通畅与健康。
2个动作通三焦
拍三焦经
三焦经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经络之一,通过拍打三焦经,可以有效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功能,达到通利三焦的目的。
具体动作:取站姿或坐姿,放松身体,然后将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轻轻拍打手臂外侧的三焦经。可以从上臂开始,一直拍打到手腕处。
拍打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同时,要注意节奏和速度,保持一定的规律。
每次拍打约3~5分钟,每天进行1-2次,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此外,平时饮食注意规律和清淡,少吃油腻厚味,以免损伤脾胃,增加湿热和瘀堵。
双手托天理三焦
这个动作源于古代的养生术,通过双手上托的动作,可以拉伸三焦经,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功能,达到通利三焦的效果。
具体动作:首先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裤缝,手指自然张开。然后将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肩平,掌心向后。
接着两臂继续外旋,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前,同时抬头,目视前方。双手十指交叉相握,掌心向上,如托天状,同时脚跟提起,尽量向上伸展。
维持数秒后,双手分开,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缓缓下落,同时脚跟落地,还原至初始姿势。
最后重复以上动作数次,注意动作要缓慢、柔和,呼吸要自然、深长。
这两个动作简单易行,尤其适合咱们中老年朋友进行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度练习,以达到通利三焦、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朋友们,关于三焦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啦,养生之道,贵在坚持,如果觉得文章实用,不妨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一起练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