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冲锋枪
1937年,晋绥军200多名伤兵在转移途中被日军突袭,日军残忍杀害所有伤员,女护
1937年,晋绥军200多名伤兵在转移途中被日军突袭,日军残忍杀害所有伤员,女护士们也惨遭折磨,196旅旅长姜玉贞得到消息后愤怒下令:“今后遇见日本伤兵一律就地处决,血要血偿,命要命还!”那年深秋,晋西北寒风裹着硝烟刮得人睁不开眼,北边重炮声像闷雷滚过天际。日本关东军挟连胜之势直扑忻口,太原危在旦夕,而扼守大同至忻州要道的原平,成了必争的“街亭”。晋绥军196旅旅长姜玉贞正带着四千弟兄急行军,手里攥着阎锡山的电报——“死守原平七日”。薄纸被汗浸透,他再清楚不过,这六个字要靠弟兄们的血与命去换。9月30日傍晚,太阳刚落原平土城,姜玉贞骑白马到镇口,没进镇就喊令:“人不解甲马不下鞍,立刻修工事,跟日寇玩命!”当晚晋商李宅大院,四盏马灯照得雪亮,连以上军官光头挺立,个个咬牙瞪眼。姜玉贞举着命令,山东菏泽口音把“死守原平七日”念了三遍,拍着条案吼:“军令如山!196旅在,日寇就过不了原平!谁退军法处置,我退你们可杀我!”他还逼伙房:“半夜前热肉包子必须送进战壕,谁让弟兄们啃冷窝窝头,我饶不了他!”头天日寇没动静,参谋长犯嘀咕,姜玉贞却道:“他们在等汉奸组织维持会呢。”10月2日,他让各营隐蔽,城门敞开,飞机来了不准开枪:要给日寇演“空城计”。果然日军侦察机盘旋一圈就走了,恰逢391团抓了个日本特务,姜玉贞冷声道:“活剐了挂城门上!”这招真管用,再没汉奸敢进城,日寇也认定城里没人了。10月3日清晨,一队日军骑兵大摇大摆进城,枪背肩上胸脯高挺,待他们进城门洞,姜玉贞一声令下,枪炮齐鸣,几十日寇当场倒地。清理战场时,他让弟兄们把日寇装备摆开:“瞧见没?小日寇不是刀枪不入!”全旅士气大涨。真正的恶战随即而来,冲上来的老日寇手上都沾着中国人的血,三十多门大炮加四架飞机狂轰滥炸,不少弟兄瞬间牺牲。炮声一停,上百挺机枪扫射,日寇嗷嗷冲锋,竟不卧倒不瞄准,姜玉贞提冲锋枪直奔最烈的战场,穿一身显眼黄将军服,胸前挂两颗手榴弹。特务排长劝他换衣服,他说:“要的就是显眼,让弟兄们看见我,就知道阵地在!”他定规矩:长官必须守阵地,长官在老兵不慌、新兵不怕。196旅人人带着太原兵工厂的大手榴弹,日寇冲上来就成片扔,再加上专打军官的神枪手——打死一个赏大洋,三个记功,五个升官,日寇冲锋次次被打退。日寇开坦克上来,姜玉贞把山炮推到前沿直瞄轰击,又组织敢死队往履带里塞手榴弹。入夜双方停火收拾伤亡,196旅却有热包子送阵前。原平存着万袋白面,每天有卡车送弹药和羊肉,姜玉贞定死:包子必是羊肉大葱馅,皮薄馅大。他在阵地上笑:“咱管两样饱,枪炮给日寇管饱,包子给咱管饱,扔手榴弹甩肿胳膊的,加瓶高粱白!”打了几天,日寇再冲锋也学乖了,猫腰找掩护,原平这颗铁蚕豆,他们啃不动了。日寇竟突袭后撤的伤兵队,两百多伤兵和医务人员全遭虐杀:伤兵被开膛,军官被割头,女护士遭辱后遇害。姜玉贞眼睛通红,下死令:“伤员后撤必敢死队护送,抽不出人就同守;见日本伤兵,就地解决,血债血偿!”他很快组织八十人敢死队,出发前端着汾酒:“本应我带你们去,弟兄们不让,曹营长替我。你们倒下,我上!”八十汉子摔碗赴死,几乎全员牺牲,却全歼突进城的日寇。七日期满,姜玉贞再接电报:“再守三日。”参谋长落泪:“团以下军官非死即伤,连排长换三四茬,建制全残了!”姜玉贞咬断枣木拐棍:“军令如山,为抗日,守不住也得守!”没人知他三个月前丧妻,三个孩子尚小,老母亲随军,出发前他三跪别母,泪湿衣襟。日寇被逼急了放毒气弹,终于破城。弟兄们趴在死人堆里射击,伤兵绑手榴弹待同归于尽。姜玉贞守到最后一个院落,打退进攻后,被弟兄们架着从地洞撤出,他是最后一个离开原平的中国士兵。刚出镇,日寇坦克炮击,姜玉贞重伤。特务排长黄洪友要背他,他喘着气推:“日寇要追来,你快走!留青山好报仇!”见黄洪友不动,他怒喝:“我不行了,你走!这是最后命令!”黄洪友躲在高粱地,眼睁睁看日寇围住姜玉贞,将其残忍杀害。那年,姜玉贞四十三岁。这场仗打出三个想不到:国民政府追授他陆军中将,给196旅授荣誉称号;毛主席在追悼会上称他“全中国人的模范”;连日军柳下部队长大田熊太郎,1939年都在原平建“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悼念四千牺牲的196旅弟兄。这是日寇被打怕了、打服了。将军无头,却在民族脊梁上站成永恒丰碑;四千弟兄倒下,却把“中国人不好惹”的骨气刻进日寇心里。【评论区聊聊】看完姜将军的故事,你是不是也被这份铁血打动了?(信源:将军无头:山西原平保卫战——抗日战争纪念网)
又是大场面!机器狗演练现场扛枪冲锋
机器狗扛枪冲锋 近日,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冀中某训练场,机器狗扛枪参与演练,尽显科技练兵硬核实力!训练现场,机器狗冲锋在前,前进、转弯动作流畅。发现目标后,机器狗与侦察兵协同“猎杀”。能侦察,会开枪网友直呼:...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通信员重伤被围,美军头子奸笑道:“别急,先耍会儿。”200个大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通信员重伤被围,美军头子奸笑道:“别急,先耍会儿。”200个大兵正要动手时,通信员突然举起一个木箱,大笑一声:”看!“1953年6月,朝鲜战场硝烟弥漫。一名年轻通信员身负重伤,被数百名敌军包围在阵地上。敌军以为抓到了一条大鱼,准备活捉审问。这个四川小伙子眼看无路可逃,突然灵机一动,抓起身边一个木箱扔向敌群。这一扔,竟扔出了一条生路,也扔出了后来载入军史的传奇故事。潘正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高县前进乡湾滩村一个普通农家。1949年12月高县解放后,19岁的潘正光很快成了村农民协会的积极分子,并加入了民兵队伍。在县里抗美援朝工作组到村里开展宣传时,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潘正光没同母亲商量就毅然报名参了军。1951年6月15日,潘正光被批准正式入伍,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开山屯接受军事训练。9月中旬,部队奉命入朝,赶到朝鲜新义州,在那里抢修飞机场及连接飞机场的铁路。1952年8月初,潘正光所在部队奉命赶赴朝鲜古山前线。潘正光被编入第60军第181师第534团3营8连1排3班,既是战斗员又是排里的通信员。通信员这个岗位看似平凡,实则凶险异常。排长有命令要传达时,潘正光就以最快速度传达到各个班。班与班的防区距离根据地形确定,有的相隔两三百米远,他便来回奔跑,时常遭到敌机轰炸和炮击。一次次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锻炼出了潘正光机智灵活的作战本领。1953年6月10日,志愿军发动夏季反击战,潘正光所在的60军作为主攻部队向北汉江东岸的883.7高地及大无名高地发起猛烈攻击。8连在攻占大无名高地后的任务就是坚守这个阵地。敌军为夺回阵地开始疯狂反扑。密集的炮火几乎将整个高地削去了一截,志愿军的工事损毁殆尽。到了12日下午4点,二百多名敌军发起了第七次冲锋。战斗中,3班副班长身负重伤被抬下火线,潘正光代理副班长。没过多久班长牺牲,3班就由潘正光负责指挥。面对密密麻麻涌上来的敌人,潘正光把一根爆破筒向敌群投去,又扔出十几枚手榴弹,再用冲锋枪扫射,把敌人打退。敌人停在100米左右的半坡上,不再一窝蜂往上冲,而是分成四五十人的小股从左右两侧包抄上来。为了迷惑敌人,潘正光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顽强抵抗。阵地上战友一个个倒下。潘正光右臂中弹还在不停流血,但他拒绝休息,只叫卫生员简单包扎了一下,便揣着唯一的手榴弹带上卫生员重返前沿阵地寻找重伤员。潘正光与卫生员正往山下走,就碰上了迎面冲上来的敌人。卫生员扔下药箱大喊,说完转身就跑。潘正光拾起药箱就向敌人投过去,敌军误认为是什么新式武器,赶忙后退了几十米,并架起机枪围剿药箱,直打得稀烂也没听到爆炸声,才知道上了当。仅剩一枚手榴弹的潘正光自知对付不了几百敌人,迅速躲进了附近的机枪工事。里面机枪班长早已牺牲,只有一个叫曹大根的机枪手也身负重伤,正在痛苦呻吟。敌人已经逼近工事,潘正光拎起机枪一面从枪眼往外打,一面在工事里大叫”冲啊,冲啊”,并不停叫着战友们的名字,弄得敌人搞不清我方兵力,不敢贸然行动。敌人企图用炸药包炸垮机枪工事。随着一阵地动山摇的巨响,掩体上足有几百公斤土被炸下来,将工事封了近一半。此时的潘正光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落入敌人手中。他揭开手榴弹盖,随时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僵持了一两个小时后,约莫下午三四点钟,工事外一阵密集枪声过后突然无声无息,原来是参谋长带一个连将敌人打退下去。在战斗中,潘正光一人就毙敌160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朝鲜金日成首相亲自给他颁发二级国旗勋章。这个四川小伙子用智慧和勇气,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战绩。战后,潘正光被送到医院治疗。回国后,他先后被调到南京及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担任警卫等工作,后转业回原籍工作。这位英雄从不居功自傲,对于那段烽火岁月,他很少主动提起。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战士应该做的事,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一个药箱救了一条命,更保住了一个阵地。这看似偶然的机智之举,背后是志愿军战士临危不乱的战斗素养和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您觉得在那个年代,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年轻战士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战场奇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