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又一家中国科技企业跑印度挨宰,这已经不是个例了。此前,小米,oppo+vivo,荣耀,保变,均在印度折戟沉沙,还给印度带去了技术,完善了产业链,培养出了对手,事实上变成了资敌。说起中国手机品牌进印度,得从十来年前说起。那时候印度智能手机刚起步,人口红利巨大,年轻人多,消费力上来得快。中国品牌一看机会来了,带着高性价比机型就杀进去了。2014年,小米第一个吃螃蟹,靠线上饥饿营销,价格杀得低,很快就火了。后面oppo和vivo跟上,主攻线下渠道,在小城市开店如雨后春笋,砸钱请明星代言,自拍手机卖得飞起。荣耀独立后也想分杯羹,传音本来在非洲混得开,顺带也试水南亚。这些年下来,中国品牌合计投了几百亿建厂、拉供应链,本地化率越做越高,到2020年左右,市场份额一度占到七成多,看起来风光无限。可好景不长,从2022年开始,印度那边风向就变了。执法局、税务局、海关一个个轮番上阵,理由五花八门,逃税、洗钱、非法汇款。小米第一个中招,2022年直接冻结了55亿卢比资产,说是专利费转境外不合规,钱卡那儿两年多,部分到现在还没完全解冻。公司业务直接瘫了半截,出货量从第一滑到第四。vivo更惨,2023年高管被抓了好几轮,包括中国籍员工,理由是销售额一半汇境外避税,银行账户119个被封,冻结46亿卢比现金外加金条。oppo也没跑掉,海关追缴43亿卢比关税,说进口申报不对,货物在港口堆着放不着行。这些事儿一出,企业正常运营全乱套,工厂开工率掉,库存压山,市场份额开始往下掉。这些品牌为了活下去,咬牙满足印度本地化要求,建厂转移技术,培训本地工人,供应链从中国拉到印度本地。结果呢?技术教出去了,Dixon这些印度代工厂学会了全套,屏幕、电池、相机模组全能自己搞,现在反过来给三星和本土品牌供货。中国企业白忙活一场,花大钱完善产业链,却养出一堆对手。明明看到前一家刚被罚得血本无归,下一家还继续加码投资,扩厂房、招人,好像风险是纸糊的。2024年荣耀一看不对劲,直接撤队退出印度市场,赵明公开说不想走但不能留,中小供应商80%倒闭或跑路。可小米、vivo、oppo这些沉没成本太大,厂建了、人招了,撤不了,只能硬扛。扛到2025年,情况还是老样子。小米资金还有48亿卢比卡着,出货量下滑厉害,一度掉出前五。vivo虽然销量稳住第一,但高管保释后还得定期报到,业务缩手缩脚。oppo进口关税层层加码,港口清关排长队。荣耀彻底不玩了,转战东南亚其他地方。整个印度市场,中国品牌份额从七成多掉到五成出头,本地企业和三星趁机上位。PLI生产激励政策给了印度本土公司大把补贴,Dixon这些代工厂订单满天飞,中国企业带来的就业和技术,全便宜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