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扔出了最后通牒:2030年,人类要么适应失业,要么被淘汰。这不是预测,这是
马斯克扔出了最后通牒:2030年,人类要么适应失业,要么被淘汰。这不是预测,这是时间表。他说等到2030年,人类就两条路——要么适应失业的新状态,要么直接被时代淘汰。核心目的很明确:要让人工智能的智力,在未来五年里超过全人类的总和。这话听着吓人,但背后藏着的结果更实在:你这辈子攒下的专业技能,还有银行卡里的存款,搞不好都会在AI驱动的“丰饶时代”里,变得不值钱。这种变化不是将来时,现在就已经开始“清算”了。先看特斯拉的生产线,以前一条线要100个工人盯着,现在直接砍到只剩20个,剩下80个岗位全被机器人填了。就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里面的“Optimus”机器人不光能拧螺丝、装零件,还能自己检测故障。以前需要三个质检员轮班干的活,现在一个机器人24小时连轴转都没问题。不光工厂,服务业也逃不过。全国各大银行里,理财顾问的岗位已经少了三分之一。这些空缺不是没人填,是被手机里的AI理财助手接了过去。比如某国有大行的“智能理财师”,用户输完收入、风险承受力,它三分钟就能出定制方案,还能实时跟着市场变。有个在银行干了十年的理财顾问说,现在他的工作不是卖产品,是帮客户解读AI的方案,要是还像以前那样背产品话术,早就被辞了。就连需要硬技术的医疗行业,AI也开始抢活干。医院的CT诊断室里,现在大多是AI先读片,再给医生复核。去年《柳叶刀》子刊发的报告里说,AI对早期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能到98.7%,而人类医生的平均准确率是89.3%。不是医生不行,是AI能在几秒钟内对比上万张病例图,人类医生就算熬通宵也看不完这么多。更让人意外的是,职业消失的速度比所有人想的都快。这一切的根源,不是AI突然“开窍”,是它的智力在失控式增长。以前的AI只能干单点活,比如识别图片、答简单问题,现在的大模型完全不一样。就说大模型的参数,从GPT-3的1750亿,到现在有的模型突破万亿,能理解复杂逻辑,甚至自己写代码、做科研。算力也跟得上,某科技公司的超级算力集群,一秒钟的计算量相当于全人类算几百年。但我觉得,这事不用太慌,不是AI要淘汰人,是不适应AI的人会被淘汰。比如有个广告公司的设计师,以前画一张海报要两天,现在用AI出初稿、自己改细节,一天能出五张,创意还比以前丰富。他不光没被辞,还因为效率高升了主管。还有老师,以前批改作业要几小时,现在用AI改客观题、自己改主观题,腾出时间跟学生聊学习方法,反而更受待见。说白了,AI替代的是重复、机械的部分,剩下需要创造力、同理心的活,还是得靠人。马斯克的“最后通牒”,更像个提醒:2030年不是要淘汰人,是淘汰跟不上AI节奏的思维。“丰饶时代”不是AI的时代,是会用AI的人的时代。说到底,适应不适应失业,不是选“接受”还是“拒绝”,是选“跟着变”还是“等着被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