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只要几天不上街,就与社会脱节了。是世界变化太快了,还是我日子过得太慢了。
近日跟友仔聊天他给我提到个事,南宁的公车都发展成「车吧」了。他有次坐公车意外发现,车上桌板、USB充电一应俱全,是活久见。
不是吧,公车为了「活下去」,开始那么拼了吗?

车厢内部大变身
公车的「抢客」新招?
老铁们看看友仔给我的图片,是不是有种过去坐绿皮火车的感觉。

▲带小桌板的南宁公车
为了一探究竟,我专门到了他说的98路公车站点去蹲点,等了半天好不容易等到一辆「特殊型号」。
车厢内设有2至4人围桌式座位,桌板上还有放奶茶的凹槽,斗地主、做作业、嗦粉都不成问题.....坐在上面可以玩一天。

▲车上可以打牌做作业
除此之外,还配备有自动售货机和共享充电宝,车身是邕城印象主题,车上侧栏有南宁旅游景点宣传简介,简直不能太高级。

▲公车上有自动售货机
不过我了解后发现,这个车型原来是为「漫游1路」旅游观光线路设计,因临时调度需要,偶尔会支援98路等常规公交线路,并非固定配置。
98路公车行驶路线为竹溪立交到南宁师范大学五合校区,是连接城市中心与大学城的重要通道,客源以学生、教职工及周边居民为主,客流量相对稳定。
这几年受到地铁和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冲击,坐公交车的人越来越少,不少线路被取消和优化。南宁公交也挖空心思开启了「自救」抢客模式。
这个「特色漫游1路」车,是今年9月,南宁公交集团为了吸引游客专门定制的一款观光路线旅游车,票价定为次票5元,通票10元,途经青秀山、三街两巷等知名景点。

▲漫游1路行驶路线
除此之外,还有龙岗的嗦粉专线、805菜篮子专线、美食专线、赏花专线、以及地铁快巴专线和社区专线等,主打一个特色服务,定制化路线,既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对传统的运营方式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南宁的地铁快巴

卖面包送快递
南宁地铁也「花样百出」
无独有偶,不光公车玩得「花」,我发现南宁地铁也搞起了花活。
走进地铁站,排成长龙的除了等车的,还有买面包的。
每次我经过金湖广场的换乘站,里面的那个面包售卖点都被围得水泄不通。这里原来是乘客服务中心,上半年已经改成了面包售卖点,租赁给第三方卖糕点。

▲地铁站里的糕点售卖点
咋就生意那么好,现在的烘培行业那么卷,这里很好吃吗?走近一看,十块钱三个的蛋糕,十块钱一盒的麻薯,价格太亲民了,问了一下常买的人说味道不差。

▲品种齐全价格亲民
要知道,现在市面上一个面包动辄二十多,我都要吃不起了,这里特别像小时候的那种平价面包店,平时上下班赶车路过,顺手带一些做早餐,非常方便。

▲地铁站里的早餐售卖点
除了卖面包,地铁站还有彩票售卖点、早餐售卖点、牙科摊位......简直是个便民大市集。在地铁商业街关停潮下,轨道公司瞄准地铁站的客流量,一方面自己补贴补贴「家用」,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群众。

▲地铁站里的彩票售卖点
更夸张的是,地铁还送起了快递。
前阵子,我看到新闻说,自8月20日起,南宁地铁在4号线洪运路站至总部基地站区间试点运输快递。

▲图源广西日报
快递包裹从快递公司的中转场出发,由地面电力无人车运到南宁地铁4号线洪运路站,经地铁运输到达总部基地站后,再通过路面运输至快递公司的网点。地铁这「配送员」很称职啊。
要我说,现在的地铁已经不再满足于只是运送乘客,而是将每天数百万的客流视为可开发的商业资源。站内空间被重新规划,引入面包店、彩票站等多元业态。乘客在通勤途中就能完成购物、办事,地铁则通过空间增值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这种思路正在各行各业蔓延。

「不务正业」的背后
是传统行业的自救
曾几何时,行业界限分明,地铁就是运输,药店只卖药品,书店只售书籍。现在,走进地铁站,你可能会闻到刚出炉的面包香气;在药店排队时,可以顺手买日用品;而书店里,咖啡的浓郁香气与书香交织在一起。随着电商冲击、消费习惯改变,许多传统业务面临增长瓶颈,要想寻找新的增长点,不能只盯着原有业务,于是传统行业正在打破边界,努力将现有客流转化为多重价值。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正成为传统行业的新常态,也是一种自救策略。
这一切的背后,本质上是一场针对每个人的需求「大调研」。
他们终于放下身段,开始认真研究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不再孤立地看待自己的产品,而是思考如何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场景。
在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生活中,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便利性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
地铁卖面包之所以可行,不是因为它的面包比专业面包店更好,而是因为它出现在人们必经的路上,节省了专门前往面包店的时间。

▲地铁站里的早餐售卖点
而公交公司定制化的地铁快线,解决了地铁到家的最后一公里,菜篮子专线等方便了菜农和买菜的市民出行。

▲南宁公车嗦粉专线
更多的还有医院卖减脂餐、养生奶茶,公园化身市集、博物馆搞食堂等等。未来或许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的不可思议,健身房可能开设健康超市,幼儿园衍生亲子餐厅等,行业边界将更模糊,灵活调整业务的企业,将在变革中赢得先机。
这场传统行业的「跨界自救」,背后最大的受益者,或许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我们的每一个不便、每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都成了他们创新和转型的灵感来源。这也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这段算送的
在时代巨变的洪流中,很多我们熟悉的老行业、老面孔,正用它们略显笨拙却又无比真诚的方式,努力跟上我们的脚步,满足我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他们的「不务正业」,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服务于我们热气腾腾的日常生活。这场自救,看似是企业的求生之战,实则成就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升级。这,才是商业本该有的样子。
诚然,很多曾经风光无二的行业,已经大势不在,即使努力也难以挽回。就像BB机,哪怕换成彩屏的,也无法实现手机的即时通讯。时代已经翻篇,我们要拥抱新变化及时往前看,不要揪着上一个时代的尾巴不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