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妈打电话提醒我,表弟五号搬新家,要办喜酒,让我去随礼。
表弟刚毕业,他姐姐就帮他找好了工作。表弟结婚,大舅在连云港全款买了房和车,彩礼不用愁,婚礼筹办不用管,直接回家走个流程就行。
弟妹怀孕后,大舅直接掏钱把一百八十平的大平层装修好。孩子出生后,表弟也不用操心,大妗子直接去照看,顺便帮他们洗衣做饭。
有父母托举的孩子真好,什么都不用操心,啥都给准备好了。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会说:自己不行,就不要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你这是在逃避。父母六七十年代哪有什么托举?不都是靠自己闯出来的。
是这个理没错。
但问题是,时代在变,生活和就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父母托举的孩子,和没父母托举的孩子,差距真的太大了。
差的不是结婚时有车有房有存款,而是中间的时间差、选择权的差距。
就拿我来说。
我比表弟大8岁,正是那个没有父母物质托举的孩子。
从毕业开始,我就知道没人能帮到我,没人给我兜底,只能靠自己。
所以我工作比谁都拼,什么苦活都干。
也正因清楚,光靠上班打工买房会很困难,所以毅然辞职创业。
我和媳妇结婚那会,拍婚纱照、买钻戒的钱都是我出的。
婚后,她上班,我在家带孩子、做项目,用了整整五六年,才过上今天的日子。
而表弟呢?人家毕业就有了。
他从来没为学习、工作、生活真正操过心。
我大舅是上船的,收入还不错,不仅在经济上托举他,还在人生道路上给他提前铺好了路。
说句心里话,很羡慕!
这几年,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方面的差距,有托举的家庭,都是“下雨时有伞”的孩子。
遇到困惑,挑战,背叛,挫折,怎么处理,怎么排解,都有人托着你。
而有的家庭,别说托举了,不吸血,不把你往下拉,就已经值得庆幸了。
托举和不托举,相差的绝对不只是那一套房、一辆车,而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在雨中奔跑。
对于没有父母托举的普通人来说,一生其实只有一个主线任务:多赚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阶层跃迁从来都是接力赛。
你去看那些有父母托举的普通家庭,无一不是踩着这条路走上来的:第一代入局,第二代托举。
当你为下一代托举时,家庭是否曾托举过你,早已不再重要。
因为人生最大的托举,永远来自那个在泥泞中仍选择向前奔跑的自己。
所以,与其等待救赎,不如主动突围。
趁主业还稳定,尽早利用空闲时间,跑通一个不依赖工资的赚钱系统,发展一项可持续变现的个人事业。
没伞的孩子,要学会自己造伞。因为你别无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