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经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时期,自从2021年开始,市场突变,至今已经连续4年,房价处于下跌趋势。对此,不少人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来比较。那么,中国当下的房地产市场行情,和当年日本以及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没有可比性?

日本、美国的房地产行情,和中国的楼市一样的地方是,房价在达到顶点以后,开始下跌,前两年的跌势,几乎完全重合。但在第三、四年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美国,只用了短短的3年,就开始反弹;而日本的房价,却连续下跌了17年,方才稳住。如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站在见顶后的第四年,但下跌幅度,只有美国当年的50%左右,和日本相比,下跌的只是个零头。

日本在1990年的时候,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一时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很多企业倒闭,大批打工人员下岗。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失去了二十年”,并归结于是其央行货币政策的失误。虽然首都东京历经30年才重回巅峰状态,但在广袤的日本腹地,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的三四五线城市,景象却截然不同。2018年,日本共有高达846万户空置住宅,空置率达到惊人的13.6%。

有人认为,症结在于日本没有能及时孵化出能够替代传统制造业的新兴产业,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后,造成经济增长的动能不足,财富创造停滞。再加上人口从1.27亿减少到1.21亿,且年轻人潮水般涌向少数大都市,使得大量偏远地区的房产沦为“负资产”,无人接盘。这也说明,当产业空心化和人口流失同时并行时,再强大的经济体,也无法避免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坍塌。

美国的情况和日本不同。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也确实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更强的流动性。但如果认为这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复苏的唯一原因,就有些过于简单。真正能够拯救房地产的“功臣”,是其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硅谷的科技发展、波士顿的生物医药集群。

美国的这些高薪、高附加值的产业,源源不断地创造了就业和财富。就像旧金山市,近二十年房价飙升了250%。这是IT精英们等高收入群体对住房的旺盛需求。反观底特律、芝加哥这类传统工业城市,由于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房价长期处于低位徘徊。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能接受美国的人口,从2.5亿激增至3.3亿,其中超过60%的人口增长来自于移民。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更带来了住房需求。这也揭示了“人随产业走,产业撑房价”的发展规律。

因此,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所谓的救市政策和措施,不过只是短期的刺激,长期的房地产市场走向,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的活力和人口流动的方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