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戴笠死后,周总理为何评价说,他的死可以让中国革命提前十年成功

1946年3月,因遭遇雷雨天气,戴笠乘飞机在途经南京时撞上岱山,结果机毁人亡。戴笠之死一直是个谜,至今没有确切答案。不管

1946年3月,因遭遇雷雨天气,戴笠乘飞机在途经南京时撞上岱山,结果机毁人亡。

戴笠之死一直是个谜,至今没有确切答案。

不管戴笠是怎么死的,在解放战争即将开始之前,我党失去了一个大敌,周总理因此评价说:

戴笠之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长期领导我党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与戴笠有过多次交手,他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可见戴笠确实是个很危险的人物,他若不死,解放战争或许会拖得更久。

那么,戴笠到底有多危险?

我们看看他有多厉害,为了对付我党又干了些什么,就知道了。

01

戴笠是浙江衢州人,原名戴春风,他家境殷实,小时候受过良好教育,但他是个不安分的主,经常惹是生非,曾被学校开除过。

戴笠的人生转折点是在上海,他流落上海期间与青帮大佬杜月笙结拜为兄弟,并结识了在上海股市混迹的蒋介石和戴季陶。

后来,戴笠在同乡人毛人凤的介绍下考入黄埔六期,随即开始跟随蒋介石从事情报工作,在校期间曾举报20多名同学是共产党员。

戴笠这个人不简单,他文化程度较高,还心思缜密,心细如发,鬼点子多,最关键是他够狠,可以说是天生干特务的料。

而戴笠之所以能得到蒋介石赏识,则是因为他很会揣摩人的心思,他知道蒋介石最看重的是忠于他本人的人,而不是忠于党国之人,他便投其所好,既不加入国民党,也不要求过多职务,只说愿意当一个替蒋介石卖命的“党外人士”,不在乎名利,因此深受蒋介石器重。

蒋介石为了打击异己、对付共产党,于1932年成立复兴社,让康泽组织“别动队”,又让戴笠组织特务处,专门负责情报工作。

经过数年发展,特务处得到发展壮大,还执行了大量情报收集和刺杀任务,表现十分优异。

后来,蒋介石设立南昌行营调查科,所属成员达1700余人,由戴笠担任科长;不久调查科与军委会调查统计第二处合并,由戴笠担任处长,戴笠自此成为国民党情报部队的最高负责人。

1938年,军统局正式成立,戴笠虽然只是副局长,却是实际掌舵人。

军统在抗战时期是让人闻风丧胆地存在,许多叛变投敌的人物受到惩处,比如张敬尧、张啸林、傅筱庵、高月保等人,就是被军统特工刺杀的。

当然了,戴笠与蒋介石同流合污,也有大量正义之士死在军统特工手上。

在战争中,敌我双方比拼的不仅仅是武器、战力和毅力,很多时候情报工作能起到决定作用,军统在这方面绝对是佼佼者。

通过军统获取的情报,国民党军在抗战中避免了大量伤亡,取得了更多战役的胜利,为抗战做出卓越贡献。

为了对付我党,军统也做了大量工作,而且成效显著,对我党实施了很大的打击。

只可惜,戴笠死后军统四分五裂,情报工作大不如前,我党的情报工作则开始占据优势,这才有了最终胜利。

军统的情报工作到底有多厉害?

我举个例子,珍珠港事变发生前,军统人员池步洲率先破译日军密码,获知了这一绝密情报,并第一时间告知美国,结果美国人根本不相信。

后来,珍珠港果然被偷袭,美国人这才知道军统非常厉害,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提出要接见戴笠。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军统还破获了德国进攻苏联的重要情报,日本将要投降的情报也被军统破译,蒋介石比盟国首脑提前四小时得知消息,等等。

可见,军统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果这一优势延续到解放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02

军统之所以这么厉害,得益于戴笠的苦心经营。

为了壮大军统,戴笠成立了专门的警察学校和电讯培训班,为军统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他还不拘一格降人才,拉拢三教九流、敌对阵营之人进入军统,从而将触手伸向每一个角落,为军统提供各种情报,或者替军统实施刺杀计划。

为了加强军统的战斗力,戴笠强迫成员学习三民主义等思想,让他们只效忠蒋介石,只听从他的指挥,他还不允许成员结婚,以免有后顾之忧。

一名合格的军统成员,必须具备多种技能,比如射击、爆破、下毒、电讯,等等。

戴笠还刻意将军统打造成为一个“大家庭”,他作为大家长,领导成员从事各种活动,如果一个成员因公牺牲,将会得到一大笔抚恤金,其家人也会得到很好的照顾,甚至帮他将子女抚养长大。

随着军统的不断发展,正规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各种武器、设备都是最先进的,人员素质也逐步提高,战斗力十分强悍。

抗战时期,戴笠手下的特工达数万人之多,也有说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这些人广泛分布于国内外,从事情报刺探、刺杀日伪军、牵制敌军、经济维稳等工作,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

军统还跟美国展开情报合作,1943年戴笠与美国海军情报官员梅乐斯合作成立了所谓“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建立了22个训练基地,前后一共培养了5万余名特种作战人员,下辖军事作战、心理作战、情报搜集和交通运输等小组,一共破获了日军情报11万份,还逮捕了大量日伪军,为美军太平洋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抗日之外,戴笠还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对我党进行了大量特务活动。

说起来,戴笠虽然抗日有功,但他为了谄媚蒋介石,一味盲从,不但帮助蒋介石铲除异己,还逮捕杀害了大量共产党员。

戴笠的手段十分残忍,他设置了特别监狱,还发明了大量酷刑,据说没人能活着走出来,也没几个人能做到永远闭嘴。

为了对付我党,戴笠曾多次制定潜伏计划,曾一次派遣32名特务潜伏延安,还曾派遣大量特务到边区从事破坏活动,影响十分恶劣。

而上文提到的中美合作所,其实不光针对日本,后期也针对共产党和民主人士,戴笠设置了许多集中营,关押了大量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03

1938年,戴笠接到蒋介石一份手令:

收容整编流散浦东及京沪、沪杭沿线之国军,期以加强敌后游击。

戴笠得令后迅速展开行动,派遣阮清源、鲍步超等人奔赴日占区,对国民党散兵游勇、抗日武装和坚持抗战的干部进行收容和改编,后来为了扩大武装规模,还收纳了大量农民和帮会成员,从而形成了一支数万人的武装力量,即所谓“忠义救国军”。

“忠义救国军”成立的目的是坚持敌后斗争,有点学习八路军游击战的意思,其成立之初,确实在抗日方面贡献良多,但后来却变味了。

1944年,抗战进入第七个年头,战场形势发生了巨变。

这一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打得日军节节败退,盟军顺势发起反攻。

这个时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日本投降只是时间问题,蒋介石放眼长远,为了对付共产党,他决定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日本投降之后对日伪军进行受降,接收武器装备和地盘。

按照国际惯例,日伪军如果投降,应该向就近的中国军队投降,蒋介石为了跟八路军、新四军抢夺受降权,开始了一番谋划。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戴笠下达了一个命令,要“忠义救国军”在各自防区内严防八路军、新四军,尤其要阻止新四军进入京沪杭地区。

到了1945年,眼看日本就要投降了,蒋介石感到非常着急,便让戴笠下令,将“忠义救国军”开赴京沪、京杭铁路沿线,准备抢先接受长江下游的沦陷区。

戴笠得到这个命令后,心里有些打鼓,担心“忠义救国军”无法及时赶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加之“忠义救国军”战斗力有限,不是新四军的对手,便积极思考对策。

不久,戴笠就想到一个办法,他向蒋介石建议,与其调动“忠义救国军”,不与“协调”伪军充任临时受降部队。

跟日伪军合作,简直无耻至极,蒋介石竟然同意了!

于是,戴笠一方面下令“忠义救国军”开始准备接受日伪军投降,并加强防守;另一方面,他与日伪军积极联络,比如他将个人恩怨放下,与伪杭州市市长丁默邨达成协议,让其在杭州代为接受日伪军投降;再比如,他还让周佛海负责接收上海。

总之,在戴笠的操控下,上百万日伪军被蒋介石收编,这一“盘外招”用得恰到好处,在抗日战争转向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八路军、新四军被处处掣肘。

戴笠的危险如此之大,也难怪周总理说他的死可以让中国革命提前十年胜利。

04

军统的对我党的威胁被削弱,发生在戴笠死后。

抗战末期,军统的势力达到鼎盛,各种正式、非正式成员多到数不过来,戴笠还得到了美国人的支持,并掌握了“忠义救国军”十余万人马,这些人在戴笠的统帅下拧成一股绳,即将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利器。

不过,抗战结束后,形势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不需要再协助盟国进行太平洋战争了,中美合作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些嫉妒戴笠,以及戴笠的死敌便开始四处活动,最终中美合作所被撤销,人员全部转入军统,军统失去了美国在情报上的支持。

不过,“忠义救国军”最终被保留,虽然许多国民党将领为了削弱戴笠,曾试图让蒋介石解散“忠义救国军”,但戴笠拖延不办,还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即将“忠义救国军”缩编为6.6万人,全部改编为交警总队。

即便如此,戴笠依然拖着不办,因为他指望着这支部队能在内战中再建奇功,从而避免被改编的命运。

除了继续掌握军统之外,据说戴笠还跟美国人达成了一份协议。

早在1942年拟订的中美合作所方案中,就有战后美国援助中国组建海军的条款,在戴笠的争取和斡旋下,他极有可能成为海军司令。

这一点,沈醉在回忆录中有记录,称戴笠曾对他说,“如果让我兼任海军总司令,你就给我兼任个副官长,怎么样?”

如果真让戴笠耽搁了海军司令,那他的危害性将进一步提高。

不过,戴笠死后,军统便迅速没落了。

首先,戴笠死后一个月,在杜聿明、陈诚等人的催促下,“忠义救国军”最终被改编成交警总队,脱离了军统系统;

其次,戴笠死后,军统上层人物为了争夺权势,陷入了严重的内斗,郑介民、唐纵、毛人凤斗得死去活来,军统内部分崩离析,战斗力大打折扣。

后来,军统改为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担任局长,虽然威胁还是很大,但内斗依然严重,跟戴笠在时差远了;

最后,戴笠之死,让蒋介石失去了一位得力干将,军统也少了一位全能统帅,开始在与我党情报机构的交锋中屡屡落败。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充斥着大量红色特工,军统却毫无察觉,结果大量绝密情报泄露,导致了军事上不断战败,直至败退台湾。

反观军统,在我党内部的卧底几乎都被揪出来,各种情报刺探和刺杀计划也都相继失败,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如果戴笠还在,情况肯定会好得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戴笠之死跟他权势过大有关,蒋介石早在抗战末期就开始打压他,甚至有传言说,是他派人暗杀了戴笠。

1949年10月,国共双方进行了43天的谈判之后,签订了双十协定,协定中有一项内容是取消特务机构,戴笠自然是不同意的,其实蒋介石也不是很愿意,但在美国人的施压下,他最终答应,从而促成协定签署。

彼时,军统的权势大得没边,庞大的特务组织机构就不说了,军统还将触手伸向军队,就连经济和外交也插手,蒋介石当然无法容忍了。

所以,蒋介石打算借谈判的机会改组军统,与戴笠的矛盾就此产生,而戴笠也开始谋划后路,前文提到的海军司令,就是他的计划之一。

后来,蒋介石召戴笠到南京参加会议,戴笠当然知道蒋介石没安好心,便打算以退为进,辞去军统副局长职务,以图东山再起。

结果,蒋介石没给戴笠机会,戴笠最终死于飞机失事。

当然了,戴笠之死与蒋介石究竟有无关系,已经无法证实,但我们知道的是,他确实遭到了蒋介石的猜忌,原因就是他权势太大,军统已经强到很难控制了。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戴笠是个怎样的人了,他既让我党看作大敌,也让蒋介石感到忌惮,绝对是个危险人物,他如果活下来,对我党的威胁必将继续,革命成功可能真的要往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