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鼎盛不可挽回的滑向低谷,也象征着长安作为千年古都的地位走向低谷,而边城范阳

淞铸谈历史 2023-02-19 16:29:39

唐朝从鼎盛不可挽回的滑向低谷,也象征着长安作为千年古都的地位走向低谷,而边城范阳的地位却在不断抬升中,最终以此作为契丹(辽)帝国的副都南京、女真(金)帝国的首都中都、蒙古(元)帝国的首都大都。 首都从长安转向古幽州,也将版图扩大了一倍,而由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最终建立的政权才真正将封建大一统王朝变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是作为多民族之中国的顶峰。 实际上,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在中原地区建立了政权,如前秦、北魏,他们的统治中心也从游牧部落的社会边缘地区转向长安、洛阳、邺城等,然而,他们对中原地区的影响远远不如唐以后的契丹、女真。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契丹人便建立了契丹王国,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汴京称帝,改国号为“大辽”。 而宋朝则是在公元960年陈桥兵变之后建立。 因此,辽国的建立将北方游牧民族真正过渡到半农半牧的社会地位。 为什么前秦、北魏最终被汉族取代,而辽、金、元、清则从游牧民族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呢? 前一类政权的建立者多以雇佣军的形式向中原地区渗透,逐步演变为陷入内地。失去后方的无根基政治军事集团,同时,中原地区依旧具有强大影响的门阀士族集团在接纳游牧民族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传统,即汉化。因此,前秦、北魏这等政权在汉化之后迅速走向衰落,未能突破中原地区传统政权框架。 而辽、金、元、清则是在短时期内通过大规模的军事征服,迅速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同时依然精心维持作为本族人群传统的后方文化基地,即强迫中原地区移风易俗,即便在失去中原之后,他们也能有自己广阔的根据地。 因此,像前秦、北魏在入住长安、洛阳之后,失去了原本的根据地,在都城沦陷之后,便迅速走向灭亡。 辽、金、元这类政权他们在帝国统治经济基础的中原地区和祖宗根根地之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平衡,而且为进一步将其他民族纳入政权有效治理,提供了更有弹性。更能容纳多样化、可能性的的一种更持久的制度框架。

0 阅读:1
淞铸谈历史

淞铸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