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有这么一段:“对于另外一个利益集团——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加入WTO也同

见春的世界 2023-07-19 20:17:49

激荡三十年有这么一段:

“对于另外一个利益集团——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加入WTO也同样意味着战略的重大调整。它在三个层面上发生的变化是显著的。 一是跨国公司的行业选择出现了微妙的转变,它们开始从竞争性领域进入垄断或准垄断领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曾经发现了一个很独特的“中国特例”。一般而言,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往往会选择资源性的、与政府关联紧密、资本投入较大的领域,如能源、金融、电信等,然而它们在中国的战略却全然不同。在改革开放的前、中期,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绝大多数是在完全竞争市场领域,获得最大成功的是生产饮料的可口可乐和生产洗发水的宝洁,以及家电业的日本公司。很多欧美经济学家对此颇为不解。

黄亚生的解释是:跨国公司在一开始都从人口的数量上来想象中国市场,而国内企业又都不堪一击;其次,这些外国人还不知道如何跟计划体制中的政府官员建立关系,也不知道如何通过影响中央政策来博取利益。十多年之后,情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2002年之后,黄亚生发现的这个“规律”便失效了。在消费品领域跟中国新兴公司杀得难分难解的跨国企业——譬如在家电领域,如果不是本土企业犯下致命的错误,跨国品牌很可能全军覆没——开始转入资源性行业,它们获得了优先的投资合作权。”

黄亚生认为:第一,跨国企业认为国内企业不堪一击,第二,不知道如何和政府官员建立关系。

请同学们回答一下:改革开放的前、中期,跨国公司之所以不选择中国的资源性,与政府关联紧密、资本投入较大的领域的原因是什么?

来个课代表

0 阅读:26
见春的世界

见春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