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教训,拒绝用伤害性语言对孩子🙅♀️
语柳谈育儿
2023-11-16 17:53:05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家庭教育上,语言暴力造成的影响和“恶语”是一样的,虽然不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疤痕,却能在心里留下无法抹去的阴影。
·
👩🦳宋丹丹在档综艺中吐槽自己儿子:“我生了一个废物,你啥都不会,你看看人家”。
👦巴图只能尴尬地笑,连他自己都直言“母亲的吐槽比烟雾还呛人”。
👉我们只看到了打击,没看到教育。实际上,宋丹丹这样的教育形式就是一种很典型的“打击式教育”
·
🔎打击式教育包括:侮辱型语言暴力、贬低型语言伤害、恐吓型语言暴力
①侮辱型典型的话语❌
“你太笨了,怎么就学不会呢!”
“说多少遍了,怎么不长记性!”
“太没用了,就知道哭!你就是一废物!”
“你长脑子了吗?作业忘了,你怎么不忘记吃饭啊?”
📍家长从小就告诉孩子“你不会”“你太笨”“你是废物”,让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感觉到自己做不好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是因为自己智商低先天不足。
·
②贬低型典型的话语❌
“丢脸死了,这都做不好!”
“你看×××比你小,都已经会……你怎么还不会?”
“你为什么总做得没有×××好?”
“你如果有×××家孩子一半好,我就知足了!”
📍对孩子进行“贬低性"的语言伤害,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将身边的同龄孩子与自己娃做比较对孩子所形成的“贬低伤害”,比单纯的“贬低伤害”更让孩子受伤,因为这会让孩子产生“我可能真的很差劲”的感觉,甚至会让孩子自暴自弃。
·
③恐吓型典型的话语❌
“你再这样,大灰狼要来吃你了!”
“这么不听话,不要你了!”
“这么不乖,把你送到xxx(可能是警察局,或其他会让孩子感到害怕的地方) !”
“你再不听话,我把你扔掉。”
📍如果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使用这类恐吓型语言,会让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认为自己“不乖”,父母就“不爱”我了;或者自己“不乖”,就会受到很可怕的惩罚。这对孩子健康心理造成极大的阻碍,使孩子性格变得压抑。
·
🌟教育家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法的语气和方式。”
·
作为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懂得语言的艺术,杜绝语言暴力出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