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身体疾病,在医学层面查不出成因,医生针对症状开药,只能做到治标而非治本。心理

念波聊健康 2023-12-06 08:11:05

有些身体疾病,

在医学层面查不出成因,

医生针对症状开药,

只能做到治标而非治本。

心理学动力学中给这样的身体疾病取了个名字叫“躯体化”,

并且认为它是一种防御机制。

一旦你修复了内在的部分,

就不必用身体来表达了。

容易使用身体躯体化的人群常见于两类:

第一类是孩子。

因为孩子的语言能力、反思力和对内在的觉察力都还比较弱,

又因为身体还处于成长早期,

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反抗和表达,

所以不得不使用身体语言表达。

第二类是内心冲突特别大的人。

这里说的内心冲突,

指的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

通俗的理解就是:

我们是要做自己还是去迎合他人的标准。

也可以说是“我愿意怎么做”和“我觉得应该怎么做”之间的冲突。

当冲突大到人们不能承受的时候,

就会使用身体躯体化来表达。

使用身体来表达内在小孩,

依据当事人的主观意识通常分为以下2种情形,

主观意识指的是“他是否清楚自己正在使用身体表达内心需求”:

第一种情形,被动使用身体。

在这种情形下,

当事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身体是为内心发声,

而是真的认为就是身体出了问题。

第二种情形,主动使用身体。

在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大致清楚自己的身体是为内心发声,

也知道这么做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但就是无法控制,

因为尽管身体受累了,

内心却获得了满足。

比如非正常进食。

有人暴饮暴食,

因为过度摄入食物而发胖、呕吐、腹泻、胃胀、胃痛等;

他也知道这样吃会生病,

但是他必须要这样做,

从而让自己获得某种满足,

比如缓解焦虑、比如缓解压力,比如引起关注等。

身体表达代表的一些含义: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

所有的身体症状都是让我们内在获益的。

保护自己、吸引关注、引起我们重视的方式。

而同样的身体症状,对不同人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些内科方面的疾病,非常的隐晦,需要探索很久,

才能够同我们潜意识里的内在小孩关联起来。

还有好多症状已经成为与情绪关联的常识,

我们很容易有所察觉,比如生气和血压有关,

急躁和头疼有关,憋屈和胸闷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被探索出和内在小孩有所关联,

有些症状会立马缓解。#焦虑症##情感##心理成长联盟##心理咨询#

0 阅读:20
念波聊健康

念波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