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如何攻克盐碱地难题?】我国虽然粮食产量巨大,但是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大量进口粮食作物的国家。
为了实现粮食的保产、增产,除了通过育种和农业科技提升单产外,另一个方法就是增加耕地面积。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在19亿亩左右,但是耕地进一步增加的空间有限。科学家把关注点放在了一类特殊的后备耕地——盐碱地。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曹晓风院士团队与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合作,从800多种植物资源中成功选出了极耐盐碱的豆科绿肥/饲草“田菁”,并选育出中科菁田菁品系,在重度盐碱地上成功实现了高产。
之所以选择田菁,是因为种植田菁并翻压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养分,另一方面田菁的固氮作用能为土壤补充氮肥。除了养地外,田菁草质柔软,蛋白含量高,初花期粗蛋白高达20%以上,能为牲畜提供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曹晓风团队根据我国盐碱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多变的特点,正在针对不同的区域,打造适合的田菁良种和栽培方法。相信随着我国农业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自古以来无法耕种的盐碱地,终有一天也会变成沃野良田。#科学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