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匹配到靶点,有靶向药可用”
这应该是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确诊以来收到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之一。
有靶向药可用意味着能获得比传统化疗更精准的治疗、副作用更小、生存期延长,靶向药也成为了癌症患者心中“救命稻草”般的存在。

靶向药治疗癌症有那么神奇吗?提醒大家这3个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靶向药如何治疗癌症?
靶向治疗是一种比较“精准”的抗癌方法。它的原理就像“打靶”一样,专门针对癌细胞上特有的一些“标志”或“弱点”进行攻击,而不会伤害太多正常的细胞。
这些“标志”可能是癌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异常的信号传导,或者是癌细胞表面的一些特殊蛋白。科学家会根据这些“标志”设计出专门的药物,这些药物就像“导弹”一样,能准确地找到并攻击癌细胞,阻止它们继续生长和增殖,实现精准治疗的效果。

因此,要使用靶向药需要先看患者是不是携带对应的基因突变,只有匹配上了,靶向药才会有效。
靶向药的3个真相
真相1:靶向药是治愈癌症的药吗?
实际情况是,目前多数靶向药只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不能根治癌症或直接让患者获得治愈。
我们用靶向药中的“基因突变丰度”这个概念来举例说明,这个指标是反映肿瘤组织中该突变细胞的相对数量,通常用百分比(%)或小数表示。

例如丰度30%,就是说这个肿瘤大约有1/3的细胞能被靶向药杀死(或者抑制不复制)。也就是说靶向药起效后能够一定比例缩小肿瘤,控制肿瘤,但还做不到将肿瘤完全消灭。
真相2:靶向药需要一直吃吗?
很多以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为目标的晚期癌症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靶向药,但是可能吃药三年五年之后,病情稳定就认为自己是不是治愈了,可以停药了?这种错误的认知下贸然停药往往会伴随很大的风险,给癌细胞重新活跃起来的机会,我们上面已经说到过,靶向药并没有根除肿瘤、不能治愈癌症,它只是暂时压制住肿瘤的活跃,停药后肿瘤没有了束缚,病情可能会再次进展。

因此,晚期癌症患者,若靶向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且患者耐受良好,通常建议一直吃药以维持疗效。
对于术后使用靶向药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例如肺癌、乳腺癌术后为降低复发风险需服用靶向药一段时间,在医生评估达到预定疗程且病情稳定后可遵医嘱停药。
真相3:靶向药躲不过的耐药命运
靶向药虽然成了癌症患者的“救命药”,但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靶向药最终都会走向耐药的结局,药效逐渐减弱,症状再次出现或加重,指标重新升高......
如何保住靶向药药效?如何延缓耐药的出现?如何争取到更多的“高质量带瘤生存”时间?成为用药患者躲不开的难题。
作为一个免疫学研究者,今天就从“免疫对于抵抗耐药能做些什么”这个角度给大家一些建议:
众所周知,靶向药能够将携带相匹配基因突变的癌细胞杀死,降低肿瘤总体负荷,但这种杀伤并不能达到100%,会有少数对靶向药不敏感的癌细胞或新突变癌细胞能逃过靶向药的“制裁”,这种癌细胞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后,就会让靶向药最终走向耐药。

过去,科学家尝试把靶向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联用,但毒性大、疗效差,多条临床试验被迫叫停。
二十多年前,张明徽教授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过继免疫细胞疗法”,把体外培养的vNKT免疫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将有广谱杀瘤效应的免疫细胞治疗与靶向药物联用,为清除癌细胞,实现长期控制肿瘤,延缓耐药出现提供了另一种潜在治疗策略。

这种过继免疫细胞疗法所采用的vNKT免疫细胞,可以非常快速地杀伤癌细胞,无论是对靶向药物不敏感癌细胞,还是为新突变癌细胞制造免疫逃逸机会的免疫抑制细胞MDSCs,都在它的杀伤范围内。两者形成的治疗互补,让靶向药“续航”更久。
靶向药的确改变了癌症治疗史,但它不是魔法棒,而是一场与肿瘤“进化速度”赛跑的接力赛。早一点了解靶向药的治疗真相,你手中的治疗筹码才会更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