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中药》第159课:白芥子(温化寒痰药)
燕燕记笔记
2024-01-27 12:13:29
《讲透中药》第159课:白芥子(温化寒痰药)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
🔶一,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经
🔶二,功效,温肺祛痰 利气散结 通络止痛
🔶三,应用
1⃣寒痰壅盛 咳嗽气喘 胸满胁痛
♦️白芥子专入肺经,性温,辛温力雄(辛温的力量比较强)性善走散,走而不守,可以温化肺中寒饮,而达利气的作用,同时白芥子还善于逐水饮,祛除胸膜当中的积水,
♦️寒痰壅盛于肺,肺的宣发肃降失常,出现咳嗽,气喘,比痰邪清稀的寒饮之邪犯肺,会导致胸胁部胀满不适及疼痛(类似于渗出性胸膜炎)
😫寒痰咳喘 痰多质稀
🌿白芥子➕苏子 莱菔子👉三子养亲汤
🔹症状,咳嗽气短 气喘 胸闷 ,痰多色白,质地清稀(常见于老年人)
♦️莱菔子降气化痰 苏子除痰降气,止咳定喘
😫痰饮滞留胸膈 咳喘胸痛
🔹痰饮之邪停于胸膈,肺宣降失常,出现咳喘,典型表现为胸闷,胸痛(即胸腔积液)
🔹治疗时不仅要祛除痰饮之邪,还要恢复肺的宣降功能
🔹此证的痰饮偏于饮邪,质地清稀,患者的疼痛较为剧烈,古人治疗时常配伍峻猛的利水药物
🌿白芥子➕甘遂(药对)
♦️甘遂苦寒性降,泻水逐饮力强
😫冷哮日久
♦️老年人常年咳嗽气短,冬天受凉后症状加重,咳嗽气喘不能平躺,吐白色泡沫状的痰涎,并发出如拉锯般的哮叫声,寒饮加外寒引起的哮即冷哮,冷哮在冬季易发病或加重,可冬病夏治,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
🌿白芥子➕ 细辛 甘遂👉贴于肺腧穴(治脏治其俞)三伏天贴穴位
♦️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可恢复肺的宣降功能
2⃣,痰滞经络 关节麻木疼痛 痰湿流注 阴疽肿毒
😫痰滞经络 关节麻木疼痛
🌿白芥子➕没药 肉桂
♦️白芥子温化经络之痰,没药活血化瘀,肉桂大热,散寒止痛
😫痰湿流注 阴疽肿毒
🔹痰饮之邪无处不到,流注于肌肉皮肤,出现阴疽肿毒(皮肤肿长疙瘩)
阴疽和阳疽相对,阴疽是不红和不热的肿,由寒痰之邪引起
♦️白芥子味辛,善于走窜,温经通络,不仅可以温化肺里面的痰,还善散皮里膜外痰
👉皮里膜外痰,指皮肤里面,经络外面的痰
👉半夏善化脏腑之痰,南星善化经络之痰,白芥子既可化脏腑痰又可化经络之痰
🌿白芥子➕肉桂(药对)
♦️肉桂增强白芥子温化的作用,协同温化脏腑经络之痰
♦️阴疽肿毒可再配伍养血的熟地
🔶四,用量,3-9克
🔶五,总结,
芥子辛温主入肺
温肺祛痰功效神
善散皮里膜外痰
通络止痛麻木退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