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礼物:陪伴 确实,不少父母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在“996”甚至“007

文化事昌秀说 2024-02-14 02:53:09

学龄前礼物:陪伴 确实,不少父母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在“996”甚至“007”的现实下,只能“牺牲”掉亲子时间。把学龄前的孩子全权交给爷爷奶奶,甚至是保姆。但即使是开明的爷爷奶奶,高水平的保姆或家教,也终究无法弥补父母缺位的遗憾。 陪伴不是非要放弃工作每天在一起,即使只能做个“周末父母”,也可以给予高质量的陪伴。带孩子是需要情感投入、体力支持和智慧应对的。养儿方知父母恩,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个阶段,只从想象中是不足以体会的。 情 绪 糟糕的情绪是会“传染”的,辛苦了、疲倦了,宁可出去透个气、休息会儿,也不要把对工作、对家人的抱怨情绪带到与孩子的相处中。先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更有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情绪、平和的性格。 体 力 这个阶段的亲子陪伴,需要很大的体力支持,很多情况下不是妈妈们脾气不好,她们只是太累了。爸爸本来就是家庭的另外半边天,一定要多多参与亲子育儿,而不是“爸爸去哪儿”了。这样的孩子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学龄前礼物:福报 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如果在孩子的成长期缺少爱的陪伴、正确的引导,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很难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了。很多父母在入学后这个阶段,受到最直观的学业分数影响,往往产生焦虑。分数低的急于改变,分数好的还想更好,却忘了对孩子未来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心理。 惜 福 很多孩子享受的是家庭里VIP待遇,名牌的衣服鞋子、最精最好的餐食、花样百出的玩具文具,家长甚至用物质享受来弥补缺少的陪伴,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立刻下单满足......然而,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就无法感知甜的味道,这样的孩子看似得到了很多,其实失去的更多。前有“我爸是李刚”,后有李天一,这样的反面例子屡见不鲜。 孩子们快乐的是什么?不仅仅是这些东西本身带来的,更多的是孩子对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肯定、满足和自信。但现在,一应俱全式的包办剥夺了他们很多快乐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凡事适度,过犹不及,孩子的福报经不起虚耗。假如一个家庭中,都淡忘了长辈的寿辰,却为最小的孩子铺张隆重的生日派对,一切成了理所当然,又如何能令他生起感恩心,这都是在折损孩子的福报。 培 福 节源开流,一边惜福,一边还得培福。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行善布施不乏机会。例如,过生日可以放生,与众生共享生命的喜乐;帮助生病的同学补上拉下的课业,体会付出的快乐,收获真诚的友谊;让孩子用压岁钱零花钱,为身边那些因病而经济困难的邻居甚至新闻里的陌生人尽一分心意…… 当孩子看到那些身处困境,却依然努力生活的人们,当孩子也懂得了人间疾苦,也就更能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感恩之情也在心中自然生起。 幸 福 而且,孩子会因此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能够为别人、为社会带来快乐和帮助。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遇到困难和阻碍时,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看轻,不会否定自己、放弃自己。无论遇到什么事,人生都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这样的善良和福报,是真正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富”,也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学龄前礼物:放手 戏剧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电视剧里上演过许多的家庭矛盾、婆媳之争,但远比不上生活的复杂。做父母也要有分寸感,当孩子十八岁成年后,最适合的礼物就是“放手”。 林则徐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除了钱财,还包括学业方向、工作、情感等方面的选择。 放 手 但恰恰现在有很多父母恨不得一手包办到老,本意是希望孩子少走弯路、顺顺当当,但如果是强行违逆孩子的意愿,结果往往会南辕北辙。 比如,父母基于过去的经验,为孩子选定学业的方向,很可能毕业时扎堆的热门专业变成了过剩专业;父母认为牢靠的铁饭碗,很可能几年后随着科技进步而退出消失了;感情婚姻的事,就更不是父母可以代劳的;成家之后,父母若还要掺和在婚姻生活中,那更是徒增烦恼。 这样的“爱”太沉重,没有人愿意沦为别人控制的“棋子”,一方越控制,一方越逆反。 放 心 当做好了前期的用心陪伴和引导后,子女已经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父母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人生建议,也必须给予孩子基本的信任,及时放手,体面退出,不必过于操劳担忧,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如果子女有福,即使两手空空,也能白手起家;如果没福,就算家财万贯,也有无法意料的风云变幻。所以,前期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是因,福报是因,而未来的收获是果,切莫舍本逐末,当初不顾及因,现在只盯着果。 世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愿所有的父母 都能给予孩子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一起惜福、培福、幸福 然后放手、放心地目送他们 迎接自己的灿烂前程 最后,祝所有人儿童节快乐 童心永驻!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