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赵无极百年回顾展|感叹顶配人生

胡小情感 2024-03-02 00:01:24
画画的日常 今天和国美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去看了赵之谦和赵无极的两个展览 还去了城隍阁写生 回顾赵无极先生的一生,从儿时的一张照片开始到他人生的结束。 感叹他的顶配人生 祖上是宋朝皇族后裔,爸爸是银行家从小就可以看到米芾的真迹。 第二任妻子是明星,挚友是米修,贝聿铭等大艺术家。商业合作是马蒂斯小儿子的画廊,从赵无极先生一直以来留存的照片可以看出,穿搭很潮流很时尚也很前卫,到法国镀金的这几年也是事业正式推进的关键。随法国总统访华,办展有江泽民题字,艺术意识超前国内几十年,长得还很帅气(似乎发现艺术家都很帅)。真的是小说男主的一生。 此次展览有三个维度的站厅,几乎是所有时期的关键性展示, 展览的顾问是法国前总理,杭州国美筹划5年,连里面的打灯和配合的画框都是十分考究的,是国务院和文化部牵头230多件,500多个亿亚洲最大展,非常值得大家去看一看! 一:两个传统 每个人都有一个传统,我则有两个。——赵无极 / 赵无极的艺术汲取中西文化传统,兼容并蓄。他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与书法启蒙,早年入读国立杭州艺专,服膺林风眠、吴大羽先生融合中西的艺术主张,深受印象派以及塞尚毕加索等绘画的影响。 1948年,他赴法深造。初到巴黎,他的画作仍是对生命记忆的表达。他以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为灵感,用 象的书符创造形体,营造空间。 二:融会共生 我力图表现运动,不论过回缠绵,抑或风驰电掣,我想借着对比色或单色的多重震颤让画面跃动起来 1957年,赵无极在美国旅行时,结识了纽曼、罗斯科等抽象派画家。抽象表现主义扩展了他的绘画视界。1958年起,他不再为作品命名,而是以作品完成的日期命名。 20世纪60年代,他从形象和字符中解脱出来,以表现主义的狂飙涂抹响应草书的笔势与章法,将自己抛入绘画之中。至此,他的创作逐渐演化为一场肉身与画布搏斗的行动。 三:如镜他山 我画我的生活,但也画一种不可见的空间、梦想的空间。在那里,人即使处于各类矛盾力量构成的不安中,也永远感到和谐。——赵无极 20世纪70年代初,在生活困顿之时,赵无极受到朋友亨利•米修的鼓励,重拾了赴巴黎后一度被他遗忘和警觉的水墨画。 1972年,他回到阔别24年的祖国,故国的山川风物激活了深植其内心深处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0 阅读:0
胡小情感

胡小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