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修建秦岭隧道时,找德国购买盾构机,德国鼻孔朝天:3.5亿一台,拒

红色的史纪 2024-04-27 10:10:39

1997年,中国修建秦岭隧道时,找德国购买盾构机,德国鼻孔朝天:3.5亿一台,拒绝议价,不买拉倒,一时间我方负责人陷入纠结。   1997年,夏日的阳光照耀在秦岭山脉上,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呈现在眼前。中国正在修建的秦岭隧道,是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工程。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盾构机的采购问题却成了摆在负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时,中国的盾构机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满足秦岭隧道建设的需求。于是,中国代表团决定向国外引进先进的盾构机。   在众多的选择中,德国成为了首选对象,因为德国的盾构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当中国代表团带着诚意来到德国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冷遇。德国方面鼻孔朝天,态度傲慢,不仅开出了高达3.5亿的天价,还拒绝任何形式的议价。   他们的负责人,一位中年男子,冷冷地说道:“这是我们的价格,你们要么买,要么走,我们没有义务给你们任何优惠。” 中国代表团的负责人,一位中年女子,面对这样的态度,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预算,但如果放弃购买,秦岭隧道的建设进度将受到严重影响。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用平和的语气说道:“我们非常理解贵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价值,但这个价格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我们能否再商量一下,看看能否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然而,德国方面的态度依然坚决。他们似乎并不在乎中国是否购买他们的产品,只是冷漠地表示:“我们的价格已经是最优惠的了,如果你们买不起,那就去找别人吧。”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代表团的负责人陷入了纠结。她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她必须为了国家的利益做出选择。   最终,她下定决心,决定购买德国的盾构机。她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中国拥有自己的盾构机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购买盾构机后,中国方面立即投入到秦岭隧道的建设中。虽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盾构机的引进确实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为隧道的顺利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中国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   于是,在盾构机引进的同时,中国也开始着手研发自己的盾构机技术。 中国的研究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们不断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精华,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国终于成功研发出了自己的首台复合型盾构机——“中国中铁一号”。 这台盾构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盾构机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它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还成为了世界盾构机技术的前沿之一。   中国中铁一号的成功研发,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中国中铁一号盾构机在秦岭隧道中成功掘进时,整个施工现场沸腾了。工人们欢呼雀跃,为中国的科技进步而自豪。   而那位曾经为了国家利益而做出艰难选择的中国代表团负责人,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她知道,这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中国已经迈出了自主创新的坚实步伐。 在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的盾构机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中国中铁一号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的盾构机技术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而德国方面,在得知中国成功研发出盾构机后,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   他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不容小觑,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于是,他们开始主动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机会,希望能够共同推动盾构机技术的发展。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为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面对困境和挑战,他们没有选择放弃或妥协,而是坚定地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 阅读:648

评论列表

hhc

hhc

26
2024-04-27 18:00

人家明码标价,也比我们吊牌价好。

用户17xxx44 回复 04-27 23:24
明码标价?!?!白皮的后续维护费比购买的设备都贵。早年中国买德国啤酒生产线,结果品牌硬生生被高额维护费逼得不是关门消失就是被并购。。。[抠鼻][抠鼻][抠鼻]

穷则独骟其身

穷则独骟其身

9
2024-04-27 12:30

工程公司的采购研发盾构机?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