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竟不顾伟人的禁令,直接击落越界挑衅的敌机,谁料,这竟让空

红色的史纪 2024-05-05 18:11:53

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竟不顾伟人的禁令,直接击落越界挑衅的敌机,谁料,这竟让空军领导犯了难,可当伟人得知后,当即批示:拘泥于条条框框而畏首畏尾,怎能打胜仗呢?   1965年3月18日,这本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在驻广东兵宁机场的高空之上,却上演了一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   那一天,空军飞行员高长吉和他的机组人员在例行巡逻时,发现了两架不明身份的高速飞机正接近中国领空。经过仔细分析飞行轨迹和速度,高长吉断定这是两架来自台湾的高性能侦察机,它们的任务很可能是收集中国内地的军事情报。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高长吉深知决不能等闲视之。侦察机一旦深入腹地,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迅速请示上级领导,在获得第18师副师长的指令后,高长吉立即驾驶歼-6战斗机紧急升空,奔赴前线!   仅仅3分40秒的时间,高长吉就在万米云端展开了一场英勇顽强的空战!凭借着超强的飞行技术和英勇无畏的战斗意志,他先后击退一架台湾侦察机,并最终将另一架敌机击落,粉碎了敌人窥探国家军事机密的企图。   这一惊心动魄的空战场面,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矢志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高长吉临危不乱、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令人难以忘怀。   但没想到都是,高长吉同志这起英勇卓绝的空战事迹,在上级部门内部曾引发过不小的争论和分歧。   早在1958年10月,毛主席就曾下达过一道军令,明文规定在未得到上级明确指示的情况下,飞行员不得擅自对来犯敌机实施攻击行动。而这一军令直到1979年才被正式撤销。   严格来讲,高长吉当时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单独对袭击中国领空的敌机展开还击,的确触犯了这一规定。   面对如此情况,当时很多人对是否应该追究高长吉的责任产生了分歧。一方面,违反命令确实应当受到相应处分;但另一方面,高长吉出于捍卫国家领空和主权的目的进行了英勇反击,明显是一种爱国的英雄行为,理应受到嘉奖。   这一争论最终上报到了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几天几夜的焦虑等待后,事件最终汇报到了毛主席面前。当毛主席审阅完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后,他露出欣慰的笑容,做出了公正英明的判断:"拘泥规矩,畏畏缩缩怎么打胜仗?"   正是这句豪迈藐视的话语,奠定了高长吉事件的最终性质:这是一起值得嘉奖和大书特书的英雄事迹,高长吉坚持以身作则,不拘小节的英勇举动理应受到表彰和褒奖。   毛主席的判断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伟大的事业有时需要超越一时的狭隘规矩,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如果我们拘泥于一纸空文的条条框框,那很多重大抉择和机遇就会付诸东流。   也为后来中国的防空建设指明了方向——要秉持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理念,既遵守纪律又勇于创新,在关键时刻临机应变、果断出招。这种英明决策不仅挽救了高长吉个人的名节,更彰显了最高统帅远见卓识的非凡魄力。   这样一个鲜活的历史案例,无疑对于今天来说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昭示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在遵守规矩的同时也要有条件违规的勇气,为打赢每一场具体战役把握住关键契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掌控主动权,赢得战略主动。   高长吉事件虽已过去几十载,但它所折射出的理念和精神实质,却永远闪耀着历史的光芒,为后人树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0 阅读:708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