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种名为“VCD”的电子产品。然而仅仅过了几年时间,这款曾经风靡一时的产品便遭国外联合消灭,30年前这场商战,毁灭百亿市场,这究竟是为何呢? 1993年9月,留美学者姜万勐与孙燕生首次将“图像解压缩技术”成功应用于音像产品,开创了VCD这一新型电子产品。VCD的问世不仅风靡了大江南北,还宣告中国正式进入家庭影像时代。当时,在欧美发达国家,家庭影像主要依赖录像带。 尽管欧美和日韩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录像带市场,各种设备广泛普及,租赁录像带也变得异常便捷,但在中国大陆,情况却大不相同。除了港澳台地区,北京和广州等少数大城市,只有为数不多的店铺提供录像带租赁服务,片源相对稀缺且价格较为昂贵。因此,在那个年代,家庭影像在中国还是一种奢侈品。 然而,VCD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VCD使家庭影像的播放形式从成本较高的录像带转向更加经济实惠的光碟。由于VCD设备由国内企业批量生产,其售价远低于进口录像机,从而具备了明显的价格优势。VCD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家庭影像的门槛,也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使其成为千家万户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5年,盗版CD在国内各大城市广泛流通,推动了VCD市场的迅速扩张。从1995年的60万台到1997年的1000万台,VCD得到了快速普及,步步高、爱多等企业也随之崛起。然而,万燕作为VCD最初的生产商,由于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上投入过多且未申请专利,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竞争。 “万燕”未能申请专利的原因在于,VCD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这意味着任何企业都可以生产VCD,无需依赖“万燕”,这种情况造成国内VCD市场迅速饱和,竞争激烈。 由于国内企业多从事的是VCD的组装工作,对生产技术要求较低,入行门槛也相对较低。无序竞争虽然使VCD价格不断下降,却未能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厂商开始进行技术升级,推出清晰度更高的SVCD。1999年,SVCD成为市场热点。但与此同时,国际电子巨头也看到了这一“蓝海市场”,他们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很快推出了DVD。这些国际公司在VCD基础上开发出的DVD,性能和外观都优于VCD,且价格仅略高一些,使国产VCD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骤降。 1999年,各种进口DVD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压缩了VCD的生存空间。意识到形势严峻后,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国内企业开始转向生产DVD。1999年,国产DVD数量达到260万台,而到2002年,这一数字猛增至5800万台。 VCD在中国市场的辉煌似乎即将被DVD所继承。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国际巨头们迅速组建了一个强大的专利企业联盟。这个联盟包括日本的东芝、日立、松下、三菱电机、JVC、索尼,美国的先锋、飞利浦,以及时代华纳和汤姆逊公司。 该专利企业联盟联合向日本、美国和欧盟成员国政府施压,要求对中国出口的DVD征收高额关税。然而,这一策略对国内企业影响有限,因为它们的主要市场依然是中国本土。 然而,专利企业联盟并未止步于此。2002年,他们开始对国内企业征收高额的专利使用费,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打击中国DVD生产商。例如,6C集团每台DVD征收4美元,3C集团则收取3.5美元,而汤姆逊及其他企业分别征收4.5美元。这些高昂费用极大地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一系列苛刻的赔偿协议。 这意味着,每台DVD仅在专利费上就要承担重大的成本压力。总计21.3美元的专利费用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极大地压缩了它们的利润空间,并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不仅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变得更加艰难,也使得其在本土市场的生存面临严峻考验。 DVD相比VCD在制造工艺上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这也让国内很多技术一般的工厂无法轻易仿制。因而,当面对国外巨头的苛刻要求,中国企业只能选择忍耐。随后,这些国际巨头联合推出了“蓝光碟片”,试图进一步打压中国本土的碟片生产商。 中国的VCD和DVD市场原本极具潜力,但由于国际巨头的这些举措,最终导致我国的家庭影像市场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这可是一个接近百亿美元的市场啊! 幸运的是,随后的互联网时代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电视联网,家庭影像市场迅速转向互联网平台,中国也成为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国家。从某种程度上看,当初国际巨头的打压,反倒让我们意外地迎来了“因祸得福”的局面。 参考资料: 经济观察:中国VCD十年 一个产业的兴衰历程丨中国新闻网 相红.VCD缘何在中国销声匿迹[J].当代经理人,2002(09):46-49.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种名为“VCD”的电子产品。然而仅仅过了几年时间,这
一个趣知史
2024-05-20 19:55:14
1
阅读:9604
红旗飘飘
万燕电子,研发了vcd但是没申请专利,太悲催了
用户12xxx24 回复 05-26 10:05
VCD 核心技术是MPEG1 算法
狐狸 回复 05-26 17:25
这倒是,国外没几个品牌出过几台VCD的!
桔子
蓝光门坎太高,光盘与2K电视机成为瓶颈,对要求不高的国人来说,电脑上看蓝光成为主力,但是除了蓝光原盘镜像以外,其它都是被压缩过的,但在电脑上看2k与1k没区别,所以封锁失效
瞌睡虫
97年,我家买的VCD还能打游戏,直接放弃邻居家插卡式的小霸王学习(游戏)机[哭笑不得]
t_1493869631291_0656 回复 05-27 17:31
天利VCD?
何求何欲 回复 05-27 17:40
我也买过,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还是碟机问题,用碟机玩游戏总之没有用学习机玩游戏顺畅。
岁月静好
U盘MP4干死索尼蓝光。
用户12xxx24 回复 05-24 08:45
mp4 也需要专利费
有情雨
国内联合研发了EVD进行抵抗,最后都被U盘和便宜的互联网接入给干掉了
郭三
以前我家还用过那种激光大碟,每一个都有西瓜那么大的盘子那么大……前几年搬家的时候丢了,100多张就五六十斤[哭着笑]
买烧酒的小老头 回复 05-26 16:37
那是LD也有叫LED的,跟唱片一样大小,机器跟投影仪差不多,你家当年有上百张,也是有钱人家了
用户10xxx45 回复 05-26 09:57
有钱人
青城山下
新科,先科,飞利浦,万利达,爱多,长虹,奇声,索尼,金正…
我挺刘SIR 回复 05-26 21:08
还有夏新 步步高
SCANIA
主要是光碟贵了,打击严厉盗版!正版光版几十元一张起步,一基本是一次性使用,大部分家庭都不舍得买吖!
用户13xxx23
不管是VCD还是DVD都不会长久,光盘太贵了,动不动好几十甚至二三百,盗版的便宜,但质量不好经常卡,或直接就过不了。
用户12xxx24
VCD 只是知识产权不完整情况下的产物 当时又不需要交压缩和解压缩算法的专利费。
黯然销魂者
百度和U盘干掉了DVD。
沪 ,默默无语
此言差矣。关键是专利技术在欧美日,特别是小日本,急功近利,联合其他国家进行专利技术压榨封锁,企图在中国人的市场上得到专利技术压榨。好景不长,DVD也废了。现在他们只能用来做一些简单的软件存储。
用户12xxx24 回复 05-24 10:01
都云时代了 谁还需要dvd 光驱都灭亡了
某某人 回复 05-27 11:59
小鬼子太过死板,认准一个科技树就吊死在那。而且喜欢独食。慢慢大家不跟他玩
ecc83
vcd本来就是过渡产品,国外一边继续玩着模拟信号的LD,一边等着mpeg2编码的dvd,只有中国通过在cd机芯上加装mpeg1解码板的方式,大上快上vcd。
江南
多少人的启蒙老师啊
天空
u盘干掉了CD盘
大峰
正好台湾香港连续剧红火,几碟联放快进快退,很爽
db
暴风和还一个什么来着
饿肚子的驴哥 回复 05-27 07:26
超级解霸
db 回复 饿肚子的驴哥 05-28 21:44
快播,终于想起来了
Liling-
VCD也是美国搞出来的,当时觉得太垃圾了就没用,没想到在中国被发扬光大了,看一部电影要换三次碟片,后面还出了可以自动换碟的机子
用户16xxx00
干掉电话、相机、电脑、电视、ⅤCD、DⅤD、MP3、MP4……的都是智能手机。
用户10xxx72 回复 05-26 22:29
还有小偷,电影,报纸,手表,玩耍,信件,杂志,电报,游戏机。。。。
能看到我评论吗
98年买的新科三碟连放svcd花了1200
用户69xxx08
三碟连放,后来我看k9
乀冷不丁丨M1n9灬
谁迫害?科学技术大家正常竞争,而且发明专利未必是中国的!咱们大多山寨盗版人家知识产权,VCDA也是大陆盗版泛滥的帮凶
小乐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夏日晨曦
cdk320 万燕电子
巧红
我家的vcd是步步高的[哭笑不得]
坐看云起
现在的vcd开在路上
陈仙应
记得小时候有一款可以放三个碟片的DVD是那个牌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