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真情豫鉴历史 2024-05-22 17:43:12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佳作,借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望月的人,倾诉了诗人的离别愁绪和相思之苦。 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这一句没有直接写人物,但通过描写庭院中月映鸦栖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和友人分离后的孤独和失落感。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选取了“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点明了诗人的望月之景,也点出了诗人所思念的人。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和刻意的雕饰,而是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这个画面,诗人传达出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孤独的感觉。诗中的冷露、桂花、明月等意象都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清冷和寂寥。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疑问句式的表达方式,将他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深沉而感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一首充满浓郁情感的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疑问句式的表达方式,诗人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离别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诗中没有明确提及分离的原因,但读者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这也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今朝,我们共同望月。明日,我们各赴前程。友人,我们各自珍重。

0 阅读:0
真情豫鉴历史

真情豫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