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式价值观引发众怒 “婚难之中”专栏开始连载时,平成时代也即将落幕。 然而,三

郭图看文化 2024-05-31 14:50:46

昭和式价值观引发众怒 “婚难之中”专栏开始连载时,平成时代也即将落幕。 然而,三十多年前的昭和式陈旧价值观却仍然困扰着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没有摆脱过去的传统观念,连政坛在涉及婚育问题时,也总会有政客发表不恰当的言论。 我还清楚地记得,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在二〇一八年六月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 “近年来,有些人的想法实在很自私,认为不生孩子更幸福。” “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所有人都应该多生孩子,这样国家才会繁荣。” 他的发言令我不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回到了战争年代。一个人选择不生孩子,或者生不了孩子,可能有种种原因。结婚与否、生育与否本就是个人自由,由于收入、年龄或其他因素无法生育的也大有人在。政客难道不该多听听这些人的声音吗? 一想到这样的言论竟出自日本执政党高层,我就失望又无奈。 改元“令和”之后,类似的言论也层出不穷。二〇一九年五月,时任奥运担当大臣、素有“失言百货店”之名的自民党议员樱田义孝在千叶市的某场宴会上提到了少子化问题,并呼吁来宾: “请各位要求子女和孙辈,每人至少生三胎!” 这样的言论招来了各方的批判。那天他还表示:“最近自认为不需要结婚的女性越来越多了。”很显然,他的言外之意是“不结婚便等于大逆不道”。这种话与其说出自政客,更像是出自在红白喜事上碰到的那种口无遮拦的亲戚大叔。 二〇〇三年,时任首相的森喜朗如此说道:“有些女人连一个孩子也不生,随心所欲、讴歌自由,老了又要用纳税人的钱来养她们,简直岂有此理。”二〇〇七年,时任厚生劳动大臣的柳泽伯夫称“女人就是生育机器”,掀起轩然大波。 观念陈腐并非男人的专利。二〇一七年,参议院议员山东昭子称“希望厚生劳动省对生育四个或更多孩子的母亲进行表彰”。很难想象,“为国家生孩子”这一观念早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如今却依然频频出现。 发表这类言论的政客大多六七十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正是三四十岁那一辈的父母,也最热衷于代理相亲。他们一生都活在“女人就该结婚生子”的观念之中,不愿去理解时代的演变,更倾向于直接否定不结婚的人的一生。 对他们来说,说那些话或许并非失言,而是发自内心。观念陈腐的人想让女性为出生率下降承担全部责任。可是,让大量的女性被婚育压力摧垮,这不更是地狱般的图景吗? 日本政客如果不及时扭转观念,少子化问题只会越发严重。在采访过程中,我也接触到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议员(以年轻议员为主)。他们党派不同,性别不同,但都很关注出生率下降的问题,对婚恋观多元的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也许改写日本政治格局的第一步,就是有选举权的年轻人仔细审查议员的政见,积极参与投票。 * 第四章将围绕“生育”展开。在日本,这个话题总是和“婚姻”联系在一起。井上词子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在成为母亲的漫漫长路上不懈努力的女性,她们有的选择冷冻卵子,有的则主动当起了单身母亲…… 在如今的日本社会,奉子成婚的艺人仍会被批评“不按顺序办事”,不过批判的声音已不如以前那般严厉刺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众并没有给上述这些女性足够的理解。但是,从今往后,伴侣、夫妻与家庭的形式或许会变得更加多样,我们有理由去了解各种选项。 “我希望成为母亲”——但愿这些女性的殷切渴望,能为各位读者带去些许触动。

0 阅读:1
郭图看文化

郭图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