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分,我其实从来没把自己当数分

思宇在爬职场楼 2024-06-10 00:20:10
1️⃣主动沟通、主动承接 主打一个上赶着追业务(呸)。当时真年轻(现在也不老),冲劲儿足,各类需求从不拖沓,甚至可以接受不排期直接做,任何进展随时和业务保持同步。并且很多业务问题,不等pm张嘴,我已经担下来,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扩大scope,增加话语权。 做这些,是因为我很早就意识到,数分和业务,就是乙方和甲方,想吃得饱吃得好,这几乎是唯一的路径 这方式也确实有效,在onboard到一个从0到1业务很短时间后,我作为一个junior da,就已经扛下整个C端的分析需求。并且但凡有重大项目,pm也愿意先来找我沟通,合作习惯就这样被培养起来了 2️⃣视角转化 解决了和业务的关系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很多DA一样,初入行,最大的问题是“业务sense”不够。我尝试了很多方式,看书、找leader沟通、找pm沟通,但发现收效较小。所谓sense,更多还是靠个人去悟 所以后来,我做了这样一件事儿,不让自己再做“数分”,做业务。也恰逢我当时和朋友合伙兼职创业,所以有更多机会,自己去做“业务”上的决策。这包括,基于业务目标,去找业务目标下的核心影响因素,再去找核心要素下需要被解决的问题。这其实是典型的top-down拆解思路,有别于数分岗位接需求时bottom-up的工作流程。‼️而且这个视角,不是单纯的产品or运营视角,是纯业务视角,也就是业务在为谁通过什么手段解决什么问题,并怎么赚钱。视角转化后,事情就好做了。能够自主判断分析需求的优先级了,能够独立发现业务优化方向并且可以立项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从扛C端需求,去接手一个完整业务的数分工作 3️⃣成为业务的一部分 对外有了和业务更好的合作关系,对内有个人能力的提升,就自然到了最后阶段——成为业务。 这不是一句空话。业务想起飞,选对赛道、找到风口很关键,更要有相应组织架构配合,才能放大赛道和风口的价值 在一套成熟的互联网业务架构中,所有岗位都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只不过大家手段不同。产品用功能和策略、运营用方案、研发用代码、战略用外部信息、数分用内部数据。能看清这个系统,自然就已经成为业务的一部分。想扩大scope影响更多,还是想偏安一隅恪守本分,就全在个人选择了

0 阅读:1

评论列表

Nitingg

Nitingg

2024-06-12 14:30

楼主可以讲下什么叫业务sense嘛?

我是媛姐

我是媛姐

2024-06-12 15:11

学到了

活出女王气质

活出女王气质

2024-06-12 14:08

凭大数据刷到。每次都想这博主讲得在理,一看,原来是你

思宇在爬职场楼

思宇在爬职场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