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热又怕寒凉,怎么办?

棋观说健康 2024-06-16 18:05:24
👉直接先说结论 对于这类人群我比较推荐菊麦饮,这个都是药食同源的,比较温和,并且虚火、实火引起的都合适,效果也不错。 💌💌💌 如果想涨姿势的,🉑继续读下面的内容。(懒人可直接跳过) —— 🤔——🤔 —— 🔘:把寒认识对了,才能解决身体里的“热相” 🔥得分虚火实火 虚火得滋阴,实火才清热 滋阴并不是清热哈,很多人都误会了。 津亏,滋阴是补法 实热,清热下火是泻法 同时,药性、有归经、寒热、清补之分,任何知识并不是这么字面肤浅和简单的。 随便一个药物,就用寒不寒概括其药性是不对的。 滋阴的东西整体都是微凉 、偏润,适当吃是对身体好的 。不过量就行,过量也会寒 。 比如黄连、黄芩、黄柏、蒲公英、夏枯草等等清热的 ,同时我们发现味道都是有点苦,所以苦寒。 苦寒,苦能破坚,"破坚"则是指苦味药物具有消散、破除的作用。如大黄、夏枯草、蒲公英都有能下火消肿的作用。我们称为“苦寒”。 而滋阴、偏润的 大多都是清甜的,如莲藕、冬瓜、麦冬、银耳、燕窝等等。 我们称为这种为“甘寒”。 还有辛寒 透热的 比如生石膏 还有酸寒 比如五味子 芍药 乌梅 养阴养血的 还有咸寒,这个咸寒是引经入肾的,比如那些牡蛎 龙骨这些 把上焦的火引到肾里,引火归元。 所以寒:辛寒、苦寒、甘寒、酸寒、咸寒 辛寒透热、苦寒直折、甘寒养阴、咸寒入肾、酸寒敛阴 同样都是“寒”,但是天壤之别。把寒认识对了,才能解决身体里的“热相”。

0 阅读:9

评论列表

a o e

a o e

1
2024-06-18 16:15

看了这么多,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药,中医真是玄学

纪.一

纪.一

1
2024-06-18 17:06

哈哈,原来我是上热下寒体质,怪不得总是一半冷一半热的。 调理方法这么多,我该从哪里开始呢? 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