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生产队时代,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种子、同样的水源,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产量现象

特友谈文化 2024-06-16 22:18:37

在过去生产队时代,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种子、同样的水源,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产量现象:生产队的亩产小麦不到300斤,而自留地竟能达到600斤。为何如此?自留地化肥供应不如生产队,劳作时间也仅为零星余暇,但产量却高出一倍。 若非自留地的存在,饿肚子的情况恐怕会更为严重。请那些经历过这一时代的老农民们站出来作证,我所言非虚。 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大多以农业为生。记得小时候,每当谈起生产队和自留地的区别,村里老农民总是摇头叹息,感慨万千。 生产队的时候,每家都有自留地,尽管面积不大,但却是全家的希望所在。今天,我要讲讲那个年代自留地与生产队的真实故事。生产队的土地是集体所有,每家每户的人口决定了分配到的土地面积。 然而,种生产队的地和种自留地,尽管地是一样的地,种子是一样的种子,浇水是一样的水,但产出结果却大不相同。就拿我们生产队的亩产小麦来说,每年不过300斤左右,而自留地却能达到600斤,整整翻了一倍。为何会如此? 先说化肥供应。生产队的化肥是按计划分配的,优先供给生产队,私人很难买到。而自留地只能利用被生产队征收过剩的一点农家肥,甚至很多时候连农家肥都不够,只能靠人力施肥。 然而,尽管条件如此艰苦,自留地的产量依然高出生产队许多。再说劳作时间。自留地的劳作只能在生产队劳动之余的零星时间进行,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和周末才有时间顾及自留地。然而,即使这样零星的时间,自留地的产出依旧令人惊叹。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1980年,那年我们村的生产队小麦亩产不到300斤,而自留地几乎都能达到600斤。这种现象不仅在我们村,在整个县城,乃至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屡见不鲜。 那时候,大家私下议论纷纷,认为这种现象绝非偶然,而是制度与效率之间的深层矛盾使然。在自留地上劳作的都是家庭成员,包括老人、妇女和孩子。每天天不亮,父亲就起床下地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在自留地上忙到深夜。母亲白天要在生产队里干活,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做饭、照顾孩子,但她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些重担。 记得有一年,天干地旱,生产队的地里几乎颗粒无收。然而,母亲在自留地里种的那些蔬菜却长得郁郁葱葱。这些蔬菜不仅养活了我们一家人,还拿到集市上换了一些日用品。那一年,如果没有自留地,我们全家可能真的要饿肚子了。 为什么同样的地、同样的人、同样的种子和水,结果却如此不同?我想,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生产队的土地是集体的,大家干活没有积极性,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拿的工分都差不多。而自留地是自己的,种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家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拼尽全力。老农民们常说:“种地如养儿,精心伺候才有好收成。”这话一点不假。自留地的成功正是因为大家都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寸土地都不肯浪费,每一滴汗水都倾注在上面。这些年,我见过太多的老农民,他们的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农民对我说:“生产队的时候,我每天都累得像条狗,可粮食收成却总是不上不下。而自留地,虽然种起来辛苦,但看到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穗,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些老农民的话,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也。 #聊聊种地的故事# #60年代#

0 阅读:569

评论列表

灞桥伤别

灞桥伤别

35
2024-06-18 23:19

自留地只是农民种菜吃的,而不是种主粮。不要编造历史了

用户10xxx04

用户10xxx04

24
2024-06-19 12:24

以前自留地都是旱地,是用来种菜,种番薯,木薯,花生,和其他杂粮,没有种小麦稻谷的

用户13xxx07 回复 06-20 01:06
地方不同分地也不同

长青树

长青树

23
2024-06-18 19:48

丧尽天良的公知。

张世清1962 回复 06-20 07:08
小编就一农民,你怎么说他是公知?其实你怕的是人家讲实话。

一声长叹

一声长叹

18
2024-06-19 15:24

这家伙没有种过地,捡人话脚子瞎逼逼,

风云

风云

11
2024-06-17 08:06

小样,是个农民就说不出你这样的话。农民有周末吗?你家自留地分了多大可以种麦子?大田没水抗旱颗粒无收、菜地挑几桶水浇地还是有菜吃的。今年河南、山东大旱,苗都黄了,是农民不出力吗?

快乐人生 回复 剑心 06-20 21:14
你说啥就是啥吧?

剑心 回复 06-20 20:57
你种过地?是小编胡扯还是你胡扯?自留地比生产队产量高这是事实。

用户98xxx28

用户98xxx28

10
2024-06-19 21:00

生产队的农田每人几亩,自留地只有一分几厘,自留地农家肥都够用了,当然高产。

铭心

铭心

9
2024-06-20 00:25

这是公知编的,一派胡言。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
2024-06-20 00:30

粮食产量高是因为化肥的事,不是什么自留地!

用户10xxx10

用户10xxx10

6
2024-06-19 20:40

下放的农村,农户自留地很小面积,只种蔬菜,不种主粮。

张世清1962 回复 06-20 07:13
我们种水稻,各地情况不一样

用户10xxx73

用户10xxx73

6
2024-06-19 06:34

胡扯加瞎编。

天天就是忘羡啊_

天天就是忘羡啊_

3
2024-06-18 11:21

有自留地后,农民吃饱了。

灞桥伤别 回复 06-20 19:11
吃饱饭是靠农业现代化,而不是靠小农经济

老爷子

老爷子

3
2024-06-20 00:54

只能说你不是农民,瞎说八道。

用户10xxx35

用户10xxx35

2
2024-06-19 15:11

无聊啊无聊

老九

老九

2
2024-06-19 21:24

小农经济无法抵抗天灾

张世清1962 回复 06-20 07:14
大集体是年年天灾。

fhjhg

fhjhg

2
2024-06-20 03:39

那时没有水泵浇水,人提水,没有拖拉机🚜翻地,人翻地,咋高产?

用户70xxx39

用户70xxx39

1
2024-06-18 18:48

那都是家里有壮劳力的,那些孤儿寡母老弱病残要是离开集体,那时的分产到户他们都生存了下来了没有,有没有人关注过。

我本无道

我本无道

1
2024-06-19 18:44

正能量的种子以一敌百有可比性吗

难忘岁月

难忘岁月

2024-06-20 07:35

胡说八道!!!

大雨落幽燕

大雨落幽燕

2024-06-20 07:40

小编说得庄稼是吃所谓“积极性”长大的一样,连基本常识都没有,真可笑。狭隘短浅的目光真的只值每月施舍100块养老金。

6689

6689

2024-06-20 07:48

城里人以为农民就是种地那点事儿,乡村事儿跟城市里一样的多,是城市的基础。人口来源地,是文明文化的来源地。

6689

6689

2024-06-20 07:44

自留地有旱地也有水田。

6689

6689

2024-06-20 07:41

自留地的作用是给每个家庭按人均分的辅助日常生活种植的农作物的田地,一般就几分地,平时可以种些蔬菜、番薯、瓜的,季节里也种水稻,秋季加种一造小麦,自家小麦面粉做的面包真的是很香麦味,麦秆还可以织帽子。自留地面积容易打理,自己家施肥一定是最优最均匀的,一般不用化肥,不过虫割多,在成穗前要杀(落果)杀虫,青蛙吃不了那么多虫子。可以看得出来,自家的水稻比公家要长得壮一点。公家的地理位置问题-地面有小坡,量大人力投入不均匀,肥力投入不足,因为是山地有坡水的布施也有些不均匀,高处的田地投入自然少些,肥力不足。低处聚水,施肥容易,田产高些。这是粤西地区的小部分情况。

用户13xxx07

用户13xxx07

2024-06-20 01:06

千真万确

特友谈文化

特友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