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好像变了哦。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家境不好的情况下,想的是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所以很多寒门出身的娃,学习特别努力,也能吃苦,最终,一部分人通过高考,中考,考进了大学、中专,在那个城乡二元化的时代,吃上了商品粮,变成了城市户口。 上了中学,但没有考上大学、中专的,努力过,形成了凡事能吃苦肯下力气的品格,在后来的生活中,过得也不会太差,至少精神富足,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也和那些读书少的家庭有一定差别,他们在培养子女上,舍得花钱花气力,最终,孩子更容易卓然不群,出人头地。 可是,反观现在的一些现象,和过去真的不太一样。 今年火出圈的迈巴赫少爷朱也天,要家世有家世,要学习能力有学习能力,坐着700万的车,还愿意吃学习的苦,考出700分的成绩。 但我们周围,很多学生其实家境很一般,甚至可以说不怎么好,可是父母却秉承了“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自己吃苦受累,硬是养出了穷家娇儿。 不仅不知道体恤父母挣钱的辛苦,生活的不易,安于享受父母给自己提供的条件,更有甚者,还嫌弃父母给自己创造的物质条件不够丰裕,比不上别人而对父母产生怨憎。 如果化不满为力量,也行啊,好好学习,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给自己的以后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很励志,可是,并不。 我们这种普通高中,农村学校,反而是很多家境较好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比较好,而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却佛系、躺平、摆烂的居多。 有时候,看着这些娃,真的是深深的无力感啊!
社会好像变了哦。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家境不好的情况下,想的是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锦书评文化
2024-06-27 18:19:13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