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在晚年时,题下了对三位伟人的评价,评价彭老总

论芸有事 2024-06-29 23:40:38

--1986年,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在晚年时,题下了对三位伟人的评价,评价彭老总用了三句话,评价刘少奇仅用了四个字,唯独对毛主席的评价最为特殊,足足想了三天才下笔,那么他的评价是否准确呢?   (信源:中国新闻网,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薄一波,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史诗。   他的一生,是与党和国家、与人民和革命紧密相连的传奇。   薄一波出身于山西定襄的一个小康之家,他的父亲薄昌福是当地有名的造纸商。   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希望子女能够继承家业,将祖业发扬光大,然而,薄昌福却并没有让薄一波帮忙打理生意,而是全力支持他接受教育。   正是在父亲的鼓励下,薄一波得以从定襄第一高小一路读到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如春风化雨,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在中国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彼时的薄一波正在省立师范学校求学,他与许多进步青年一样,积极参与爱国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   1925年,怀揣理想的薄一波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并于同年12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   在革命生涯中,薄一波与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与薄一波有着不解之缘。   中共七大后,薄一波第一次与毛泽东正式会面,这位伟大领袖给薄一波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博学多识、意志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   薄一波由衷地佩服毛主席,自此成为他忠实的学生,一生追随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刘少奇与薄一波既是革命战友,更是师徒,早在革命初期,他们就在白区工作中结下了情谊。   彭德怀与薄一波也有许多共同的革命经历,两人都出身贫寒,都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革命事业奋斗。彭老总的坚定意志和不屈品格,一直为薄一波所敬佩。   1986年,已近古稀之年的薄一波再次踏上革命征程,开始了南方考察之旅。   这一次,他特意前往昔日战友的故居,缅怀那些曾并肩作战的岁月。 站在刘少奇的故居“花明楼”前,薄一波凝视着旧日的一砖一瓦,仿佛又看到了刘少奇当年的身影。   他提笔写下“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赞颂刘少奇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毕竟刘少奇将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的浩然正气,必将永垂青史。   来到彭德怀的故居彭家围子,薄一波想起了与彭老总斗争的点点滴滴。他写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以此来赞叹彭德怀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彭老总虽出身贫苦,但从未被物质利益所诱惑,始终坚守信仰,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   而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在毛主席故居滴水洞。   当工作人员请薄一波为毛主席题词时,他陷入了沉思,毛泽东是他一生的导师,又怎么能用几句话概括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薄一波要求给他三天时间思考。三天后,他郑重地写下:“永远按您诠释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奋勇前进!”   这句题词,凝结了薄一波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践行。   “实事求是”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它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群众、贴近实际,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同时,“实事求是”也意味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新生事物,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超越。   薄一波的一生,是中国革命的缩影。   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他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高尚情操,无不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   即使到了晚年,薄一波依然笔耕不辍,他的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薄一波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高举“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02月22日)——《薄一波回顾沉浮的一生:我是一个来自老百姓的兵》的报道

1 阅读:2551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