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这一吹,却吹出了一个特等功。 (来源:中国军网)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经典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而电视剧中的钢七连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那一句“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了多少人的座右铭。 而电视剧中的钢七连并不是虚构的,而是根据真实事情改编的。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件看似普通的展品,吸引了无数参观者驻足。 它是一把军号,金色的号身已经布满绿锈,长33厘米,宽10厘米。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物品,为何会被列为馆藏一级文物? 而这个看似普通的军号和钢七连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这把军号曾经属于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它不仅见证了郑起的成长,更是在枪林弹雨中发出过最嘹亮、最振奋人心的声音。 郑起的军旅生涯,始于14岁那年,彼时,他怀着对革命的憧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1月,郑起所在的志愿军347团7连,在朝鲜战场上担负阻击敌军的任务,这一仗,堪称整个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釜谷里,这个距离汉城仅30公里的小镇,成为了志愿军与敌军殊死搏斗的战场。 英军凭借其坦克和炮火优势,对7连阵地发起了疯狂进攻,战士们在泥水中浴血奋战,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伤亡却越来越重。 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了,连长、指导员和排长们都已牺牲,7连只剩下19人,子弹和粮食都已耗尽。 就在此时,郑起临危受命,代理连长指挥战斗。 他把仅存的战士编成3个小组,亲自上阵搜集牺牲敌军身上的弹药,鼓励大家一定要坚守阵地。 然而,形势却越来越严峻,最后,阵地上只剩下7个人,手中仅有1根爆破筒和几枚手榴弹。 敌人的坦克和大群步兵,正向这个几乎无人防守的阵地发起最后总攻。 可以说局势已经来到了非常危机的时刻。 而就在此时,奇迹出现了,郑起摸到了身边的军号,他心中涌起一股热血。 他纵身跃到阵地上最高处,深吸一口气,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 号声划破硝烟,回荡在釜谷里的上空,敌人听到这声音,先是一愣,继而慌乱起来,他们以为是志愿军的增援部队到了,竟然停止了进攻,转身向山下逃去。 就在军号声中,志愿军主力部队赶到,敌人终于彻底溃败。 这个神奇的小号,硬生生扭转了战局,成为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支柱。 就这样七连的几个人在阵地坚守了一天一夜,并且还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所以也是因为七连这次英勇无谓的作战,所以也是获得了“钢七连”这个响亮的名号。 战斗结束后,郑起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但他总是谦逊地说,这是全连战士不怕牺牲的结果。 多年后,当人们再次凝视这把饱经沧桑的军号,依然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信念和力量。 它是信仰的象征,是胜利的号角,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 一个司号员,一支小号,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悠扬的旋律,将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前行。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2023-08-04——《观文物 学军史丨7名战士坚守阵地,他用这把军号 吓退敌军》的报道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
论芸有事
2024-07-01 12:33: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