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八段锦是这样练的:还有两个版本
卫昌说秘事
2024-07-23 08:36:19
八段锦事实上包括立式八段锦和坐式八段锦。立式即大家常说的八段锦,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坐式八段锦其实在宋、明时期更为流行,因为与静坐修炼更为密切。
立式八段锦源于宋代,多数研究者认为曾慥《道枢》为第一记载,但其实北宋初年《保生要录》也有相当连贯的记载。
来源之一:北宋蒲虔贯《保生要录》
蒲虔贯为五代末宋初人士,当过大宋公务员,精通道家养生,因不满传统养生法过于复杂,重新编《保生要录》。
他编写了一套导引法,以小动为主,以手足屈伸为主要方式,“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手足欲时其屈伸。”
算是立式八段锦的雏形。
八式如下:
1. 两臂欲左挽右挽如挽弓法;
2. 或两手双拓如拓石法;
3. 或双拳筑空;
4. 或手臂左右前后轻摆;
5. 或头项左右顾;
6. 或腰胯左右转,时俯时仰;
7. 或两手相捉,细细捩如洗手法;
8. 或两手掌相摩令热,掩目摩面。
来源二:南宋曾慥《道枢》导引术
不少研究者将八段锦来源归于曾慥《道枢》,这是因为曾慥“至游子”首先将动作与功效结合在一起:
曾慥用“至游子”讲了八式:
1.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
2.左肝右肺,如射雕焉。
3.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
4.反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
5.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
6. 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
7. 摆鳝之尾,所以祛心疾矣。
8.左右手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总结:
北宋时期主要侧重于古传导引术的简化和总结,并没有和五脏六腑一一对应,主打一个整体观念;而南宋后,编撰导引术已经侧重于与功效对应。其口诀也有诸多演化,但总不离上述二者。
八段锦经过了千年演化,很难判断谁是唯一的源头。有意义的是我们可以从不同源头上发现,八段锦最早的练法,才可印证当下的功法。
养生 八段锦 八段锦的历史和起源
卫昌国学
2024年5月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