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300多年前,17岁的少年王维长安谋生时,恰好在重阳节当日因思乡怀亲,写下这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们都知道,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距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其起源最早的记载源自《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登高源于古人对山岳的敬畏和崇拜,古人希望通过登山来避灾祈福。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在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自三国魏晋以来已成时尚,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古人还有在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他们认为重阳插茱萸可以避灾消难。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谋取功名。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繁华的帝都长安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思乡诗,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诗人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更甚。而后诗笔一跃,转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记录秋日生活点滴#
距今1300多年前,17岁的少年王维长安谋生时,恰好在重阳节当日因思乡怀亲,写下
靖儿爱诗词
2024-10-11 23:14:20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