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每当职场失意时,便想到了陶渊明。这首诗也不例外,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

靖儿爱诗词 2024-10-22 21:48:01

王维每当职场失意时,便想到了陶渊明。这首诗也不例外,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谦词反语出之,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可见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早秋山中作》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这首诗约作于王维在辋川时期,时间约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此时作者四十多岁,年龄与陶渊明辞官时(年四十一)接近。当时朝政日坏,王维郁郁失志,所以向往隐逸生活。此诗主要申明作者自己无心世事,向往隐逸生活,抒发了一个隐士的情怀。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 【赏析】 王维的田园诗,以描写景物清新秀丽著称,但在妙笔的背后,王维实际上并不为回归田园感到无比快乐,他的归隐,是一种无奈之举。一代贤相、风度翩翩、能力才华俱佳的张九龄被排挤出京城,“口蜜腹剑”的小人李林甫成为宰相。面对这样的朝局变动,任何有识之士都会感到郁闷。 首联王维自谦才华不够,不敢拖累清明的朝局,这是王维为归隐准备的说辞。第二句承接首句,并切入题目:东溪、故篱,是山中之景物。颔联之中,作者引用汉代的隐士尚长为儿子娶妻之后才归隐这一典故,说明自己已处理完家庭事务,可以无所牵绊地归隐;陶渊明世称其高洁,而作。者“嫌”他“去官迟”,突出了作者归隐的急切心情。 颈联以写景展开归隐之后的生活,贴合题目中的“早秋”二字:蟋蟀往往在早秋鸣叫,声音急促;因为是早秋,蝉的生命已经进入尾声,所以秋蝉的声音,听来让人觉得悲凉。第七句承接颈联,颈联描写山景,是无人迹的山景,七句则点明“人不到”,在寂寞凄清的山林之中,作者与白云相期相会,虽然孤单,却别有一番韵味。归隐的自在与安静,正是在朝任职时难以寻觅得到的感觉。 #秋日抄书打卡##王维的著名诗作#

0 阅读:1
靖儿爱诗词

靖儿爱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