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当审稿人在审综述时,他在审什么(上)

🔺《拯救「研究牲」计划》第44篇,这个系列合集见笔记结尾👇🏻。 这两天在审辅导学生的review,也就是综述,发现了很多学生写综述时存在的共性问题。于是想结合之前看到过的审稿人意见,以审稿人视角总结一下综述最常出现的几种问题。 这些审稿意见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Q1期刊,影响因子在6-12分左右,很有借鉴价值。我按照问题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来写,可能一篇笔记写不下,我分为了(上)(下)两篇。 P.S. 之前写过一篇《35. 写给研0科研小白的——综述指南》,算是今天笔记的基础篇,今天这篇算进阶篇了。 1、观点性结论性话语必须有文献支撑,有理有据很重要!(🔺最主要的问题) ✔️如果你收到综述的大修意见,你很可能会发现【占主要比例】的意见都是在说“你的很多陈述缺乏原始研究的支撑”,这几乎是每一篇综述都会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你不能“空口无凭、张口就来”,你的【每个】观点或者结论必须有文献进行支撑。 ✔️除此之外,很多审稿人看得很细,有的综述确实引用文献了,但他引用的这篇文献并不能得到他想说的这个结论,这就是“误导性陈述”(misleading statement,审稿人原话)。 🔸所以一定不能偷懒想糊弄过去,你引用的每一篇研究到底能不能证明你的这个说法,必须细究。审稿人看得很细。 2、概念混淆、模糊、乱用、定义不明确。 ✔️这是很多人都会忽视的一个问题。一篇综述一定是围绕着几个关键词展开的,那么首先这几个关键词的【定义和范围】必须明确、不能模糊,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然你整个综述的主题和主线都会偏航,也会让审稿人质疑你的专业性。 ✔️其次,文中每一个概念的使用都必须小心谨慎确认无误。如果有几个相似概念同时出现,此种情况更要小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交叉、重叠,需要对他们的范围进行界定,对他们的关系进行说明和解释。 🔸总的来说,不能以自己对这个词的认知去乱用,一定要确定这个词在该领域的意思,去查文献,不能“词不达意”。 3、只“综”不“述”,只做无情的检索陈列机器。 …… (写不下啦,剩下的文字见图片👆🏻)(下篇本周周四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