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讹人?”2022年山东,老人骑车出行,不慎摔倒后突发疾病,路人见状不敢上前随

粉墨叔叔登场 2024-10-22 14:49:42

“想讹人?”2022年山东,老人骑车出行,不慎摔倒后突发疾病,路人见状不敢上前随意搀扶,但是拨打了120,谁知老人还是因为抢救不及时死亡,家属认为这是路人没有及时救助,最终导致老人的死亡,于是提交诉状,法院是这样判的! "法官大人我们不服判决!这些见死不救的人就该赔偿!"山东临沂法院外,一位中年男子情绪激动地喊着,这起轰动一时的"老人摔倒索赔案",源于2022年12月的一个寒冷午后。 一位六旬老人突发性脑干出血猝然倒地,路人犹豫不前、拨打120后离开,最终酿成悲剧,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死者家属竟将施以援手的路人告上法庭,要求巨额赔偿。 本以为是一桩普通的意外事故,却演变成了一场关于社会道德与法律责任的激烈争议,究竟是什么,让一次简单的救助演变成了一场持续数月的法律纠纷?让我们从这个案件的判决结果开始,逐步还原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被告并无法定救助义务,原告诉求缺乏法律依据"法官敲下法槌的那一刻,整个法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于大爷的家属难以接受这个结果,他们坚持认为路人的犹豫不决间接导致了老人的死亡。 2022年12月的一个工作日,临沂市区街头车水马龙,寒风中66岁的于大爷正像往常一样骑着他的电动自行车外出,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程。 监控画面显示下午2点35分,于大爷在一处红绿灯路口准备停车时,突然失去平衡重重摔倒,这一刻周围的行人纷纷驻足,却没有一个人立即上前援手。 "要不要去扶?"一位戴眼镜的女士犹豫着向前迈了一步,"算了吧现在这社会..."旁边有人小声劝阻,"还是先打120吧"一位出租车司机最终拨通了急救电话。 在寒冷的柏油路面上于大爷痛苦地抽搐着,救护车的警笛声直到20分钟后才传来,医生说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医院的抢救记录显示,发病到送医时间约38分钟,确诊急性脑干出血,抢救持续时间3小时12分钟,最终结果是抢救无效死亡。 "如果能早些送医..."主治医师的这句话,成了于大爷家属心中永远的遗憾,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发生的"扶人被讹"事件超过200起,涉案金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路人对倒地者无法定救助义务,拨打120属于适当救助行为 ,原告无法证明延误救治与路人行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但法庭之外争议从未停息,社交媒体上一场关于道德与法律边界的大讨论正在展开,"不敢扶不是冷漠,是被伤害过的理性","法不能未审先判,人不能见利忘义","建立起完善的保护机制才是根本。" 2023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紧急救助人员保护法》草案,建议为见义勇为者提供法律保障,包括明确救助行为的界定标准,建立救助人免责制度,设立互助保障基金。 这起事件的最后于大爷的家属撤回了起诉,他们说:"与其责怪别人的犹豫,不如思考如何让下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救助。" 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说:"社会信任不是一夜之间丧失的,重建也需要时间,关键是要用制度化的方式,让'救人者无忧'成为现实。" 生命的意外无法预见,但人性的温暖可以守候,当我们在"扶不扶"的考验前犹豫时,不妨想想也许下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是我们的至亲至爱。 建立互信、完善制度、保护善意,这场始于一次意外的社会讨论,也许正在推动着一个更美好社会的到来。毕竟,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不该是人人自危,而是人人向善。 (信息来源:山西社会与法治——《大爷摔倒无人扶,z终死亡,家属一气之下把路人告上法院,那路人有责吗?》2023-03-10)

0 阅读:1
粉墨叔叔登场

粉墨叔叔登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