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老伴儿正散步,他突然晕倒了,结果一个路人上来就给我老伴儿做起了心肺复苏,把肋骨都按断了,送医院后,医生说我老伴儿是脑梗,不用做心肺复苏,那个人早跑了,现在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医生,一般情况下,心肺复苏会把肋骨弄断吗?孙大妈很着急。 我和老伴儿退休后每天都喜欢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天气很好,我们一边走一边聊着家常。突然,老伴儿的脸色变得苍白,然后直接倒在了地上。我吓坏了,不知所措地呼喊着“有人吗?快来帮忙!” 这时,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跑了过来。他立刻开始给我老伴儿做心肺复苏(CPR),按压他的胸部。我看到老伴儿的身体随着按压一下一下地起伏,却无济于事。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了,把我们送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做了检查后告诉我,老伴儿是脑梗,不需要心肺复苏。更糟糕的是,医生说他的几根肋骨都被按断了。 我问医生:“心肺复苏会导致肋骨骨折吗?我能找到那个好心人让他负责吗?”医生告诉我,这是很常见的,但法律上很难追究那个路人的责任。 心肺复苏(CPR)是一项在急救中挽救生命的重要技能,用于处理心脏骤停患者。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循环中断,身体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如果在几分钟内不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可能会因缺氧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根据2015年在Resuscitation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名为《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CPR-related injuries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研究,心肺复苏过程中相关损伤的发生率非常高。这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涵盖了多项研究,指出心肺复苏过程中损伤的发生率范围在30%至90%之间 。 具体来说,骨折是心肺复苏过程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研究数据显示,肋骨骨折的发生率约为70%,而胸骨骨折的发生率约为40%。 这是因为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对胸部进行强有力且快速的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这种按压施加的力量和深度可能超过骨骼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老年人或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 另有数据显示,骨折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有所差异。例如,2018年在美国的CPR Certified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约30%的心肺复苏患者会出现肋骨骨折或其他骨折。 然而,一项2015年的研究分析了2148名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的尸检数据,发现男性患者中86%有胸部骨折,女性患者中91%有胸部骨折 。 除了骨折外,心肺复苏还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和内脏损伤。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挫伤和出血,而内脏损伤则更为严重,可能包括心脏和肺部的损伤。虽然这些损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年龄和骨密度对心肺复苏过程中损伤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老年患者由于骨密度较低,更容易发生骨折。 此外,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根据2012年在韩国发表的一项研究,接受旁观者心肺复苏的患者比接受医生或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骨折 。 许多人在实施心肺复苏时担心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骨折。然而,大多数国家都有“好撒玛利亚人法”,保护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的施救者。只要施救者是出于善意并按照培训进行操作,即便造成损伤,也通常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例如,美国的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规定,只要施救者没有收取报酬,并且按照自己的培训水平提供帮助,就不会因为意外造成的损伤而承担法律责任 。 心肺复苏(CPR)在急救中至关重要,尽管可能伴随一定的损伤风险,但其挽救生命的作用远远超过这些风险。通过正确的培训和操作,施救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的发生,同时确保患者的存活率。 正如52岁的孙大姐所经历的那样,尽管她老伴儿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肋骨骨折,但这并不意味着实施心肺复苏是不必要的。 相反,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急救知识的普及,相信我们能够进一步优化心肺复苏技术,减少相关损伤,提高急救效果。 本文为业内人士投稿,部分故事情节存在演绎成分。相关医学信息仅做科普,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跟老伴儿正散步,他突然晕倒了,结果一个路人上来就给我老伴儿做起了心肺复苏,把肋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0-25 17:28:17
0
阅读:35